教育局日前公布优化高中中国历史科及历史科课程框架,以配合特区政府提出强化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方针。
近年,政府加强推动历史教育,让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历史,树立国家观念。在课程层面,当局自2018/19学年起,将初中中国历史科列为初中独立必修科,其后修订课程内容,以“古今并重”为原则,精简历代政治史,增加近现代史内容,又加强中华文化及香港发展的学习内容。至于高中课程,则自2009年新高中课程推行以来,从未进行检讨。随着社家在全球格局中角色日益重要,课程内容有必要与时并进,回应社会发展与学生的学习需要。这次两史课程修订,将进一步完善初、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为学生提供更完整的历史学习体系。
“古今并重”全面认识国家
是次高中中国历史科的课程优化,明确贯彻“古今并重”的原则,采用通史形式,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民族关系及中外交流等发展,为学生建立稳固的历史知识基础。除古代和近现代外,课程更纳入国家近年发展概况,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从古至今的发展脉络。例如,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单元中,内容涵盖改革开放在各方面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港澳回归与祖国统一进程等,有助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国民身份认同,理解国家近代以来取得辉煌成就的奋斗历程。
至于历史科,则以“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为原则,课程设由国家立场阐述世界历史,强调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例如在单元3“中国与世界”,涵盖中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的贡献和历史意义、中国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等,突出中国于不同历史阶段的角色与贡献。两科发挥互补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的世界观,拓阔国际视野,培养多角度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