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防护中心呼吁市民在恶劣天气下提高警觉预防类鼻疽感染

  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今日(八月十四日)呼吁市民在恶劣天气下提高警觉,保持个人及环境卫生,预防感染类鼻疽,并特别提醒高风险群组,包括长者及长期病患者,在台风或暴雨后应避免接触土壤或泥水,减低感染风险。

  类鼻疽是一种由类鼻疽伯克氏菌引致的疾病。类鼻疽伯克氏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泥水中,特别是湿润的黏土。人类可能通过接触受污染的土壤和水源(尤其是经皮肤损伤/伤口)、吸入受污染的微尘/水滴和饮用受污染的水而受到感染。长期病患者及免疫力弱人士有较大机会受感染。
 
  根据海外文献和本地数据,在台风或暴雨后,土壤和泥水中的类鼻疽伯克氏菌有机会曝露于地面,并随着强风或暴雨令类鼻疽病菌更容易散播,令感染个案于台风或暴雨后较常出现。
   
  因应近期本港受台风以及连日暴雨影响,中心再次提醒市民,特别是高风险群组例如长期病患者,尽量避免接触土壤或泥水,以免受类鼻疽病菌感染。

  类鼻疽在香港属风土病,本港每年亦有录得人类感染类鼻疽个案。截至昨日(八月十三日),本港今年录得八宗类鼻疽个案。二○二四年共录得23宗类鼻疽个案。因应二○二二年深水埗出现的类鼻疽群组个案,中心及水务署已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及监察措施,包括在全港所有配水库的通风口加装高效能空气过滤网、加强食水的余氯含量、持续监测配水库及用户水龙头食水的余氯含量,并加强健康教育和监测感染个案。至今包括于台风及暴雨后所进行的监测结果未有出现异常情况,而食水水质监测的结果亦一直符合香港食水标准。
 
  类鼻疽病菌一般不会人传人或经动物传人,但可以透过接触患者的血液或体液而传播。类鼻疽的病人可出现局部感染(例如皮肤脓肿)、肺炎、脑膜脑炎、败血症或长期化脓性感染。视乎感染的部位,类鼻疽常见的病征包括发烧、头痛、局部痛楚或肿胀、溃疡、胸痛、咳嗽、咳血及局部淋巴结肿大。中心呼吁市民,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弱的人士,如出现病征,应尽快求医,以接受适切的医学诊断和治疗。

  中心再次提醒市民应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感染:
 

  • 避免接触受污染的土壤;

  • 进行有机会接触土壤或泥水的活动时,穿著适当的防护衣物,例如佩戴手套,并穿上水靴;

  • 高风险人士如不能避免接触受污染的水或土壤,应佩戴口罩和手套,并穿上水靴

  • 接触受污染的水或土壤后进行清洗或淋浴;

  • 尽快清洁伤口,并以防水敷料覆盖;

  • 接触土壤和进行园艺活动后,用肥皂和水洗手;

  • 注意食物卫生,不要饮用未经煮沸的水;及

  • 外游人士可透过户外水上活动受到感染。避免接触可能受污染的水源(例如河流、池塘或湖泊)可减低受感染的风险。


 ​​就更多有关类鼻疽的资料,市民可参阅中心网站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4/101110.html

689187d8e4b0e62e725ca68c
关注
2025-08-14
首届香港中小幼「两文三语」朗诵大赛暨第十一届「曹灿杯」颁奖礼圆满举行
WhatsApp_Image_2025-08-14_at_9.21.05_AM_1

由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主办的首届香港中小幼「两文三语」朗诵大赛暨第十一届「曹灿杯」青少年朗诵展示活动(香港)颁奖典礼,昨日(8月13日)于亚洲国际博览馆隆重举行。活动吸引全港1000余人次参与,获100余所学校及培训机构支持,历经三个月初赛与决赛遴选,最终逾60位获奖学子与教育界、文化界嘉宾齐聚见证盛典。活动旨在推广中英文及普通话的学习应用,提升青少年语言表达及文化素养。

是次典礼邀得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兼教联会主席黄锦良、曹灿品牌传承人曹红宇、北京市教育学会朗诵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兼北京市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安然担任主礼嘉宾并颁奖。

黄锦良

黄锦良致辞时表示,语言是文化传承与国际交流的桥梁。他提及上周教联会首次组织近30名师生参与海口全国赛,学生以流畅普通话展现香港风采,促进中华文化多元共融。本次活动不仅展示朗诵才华,更是对学生努力与文化认同的双重肯定。他赞扬选手抒发家国情怀、彰显文化自信,期许晋级全国赛学子与各地选手同台竞技、为港争光,并勉励所有参赛者珍视舞台经验,将热情转化为传承文化的动力,成为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新一代,同时感谢教育工作者及家长推动文化传承。

WhatsApp Image 2025-08-14 at 9.20.58 AM

曹红宇回顾活动历程,指本届自去年启动以来成果丰硕。他祝贺所有获奖者,感谢家长及指导教师支持,高度评价活动为香港推进两文三语交流树立良好典范,表示「相信以后可以做得更好」,并祝愿参与者在后续活动中收获成长。

金丹

典礼由香港电台主持人金丹担任司仪并总结。她公布在逾800名决赛选手中,语言分布数据为普通话67%、粤语17%、英语16%,体现香港多元语境特色;强调为提升专业水平,活动举办7次线上及2次线下免费公益课堂,并成立「香港语言艺术教育人才库」促进资源共享,同时预告香港选手将参与第十一届全国展演(香港站)。

林思妤同学

世界龙冈学校刘皇发中学林思妤同学作为香港赛区代表分享海口全国总展演经历,强调此行令香港学子开阔视野,通过与全国学子切磋认识自身水平。她表示「朗诵不仅是文字朗读,更是文化的传承、情感的共鸣、心灵的对话」,不同方言的表达展现出对语言艺术的共通热爱,此种跨地域连接让其对香港朗诵艺术发展充满信心。

WhatsApp_Image_2025-08-14_at_9.21.06_AM

出席嘉宾还包括香港教联会副主席谢炜珞校长、著名表演艺术家严燕生、语言艺术教育专家曲敬国教授等。教联会表示,未来将持续联同各界深化语言艺术教育,通过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及跨域交流,培育立足中华、对话世界的文化使者。

WhatsApp_Image_2025-08-14_at_9.21.02_AM_1
IMG_20250813_162356
IMG_20250813_162247
关注
2025-08-14
《行政长官表扬榜》电视特辑 8月17日首播

启德体育园开幕跨部门筹备专组以专业态度和卓越表现,成为新一轮「行政长官表扬榜」得奖队伍之一。作为香港历来最大型的体育基建,由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公务员事务局、保安局、运输及物流局、香港警务处及运输署组成的专组,如何克服重重挑战,为这个国际体育及休闲娱乐新地标开幕做好准备?让我们一起重温专组代表在颁奖典礼上的分享。

想进一步了解得奖队伍的优秀故事?公务员事务局与香港电台携手制作《行政长官表扬榜》电视特辑,将于今个星期日晚上八时在港台电视31首播,大家万勿错过!

日期:8月17日(星期日)
时间:晚上8:00
频道:港台电视31

关注
2025-08-14
国家教育部部长率团访问理大

8月13日,国家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先生率团到访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与理大领导层及科研人员深入交流,了解大学最新的创新科研工作及成果,尤其在医学、健康及人工智能赋能医疗技术创新等前沿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怀进鹏部长欣赏理大培养青年学子有家国情怀、有能力和有责任的办学理念,在这样的培养方式下,理大一代人才推进一代事业,服务香港和祖国的发展。

他亦赞扬理大是一所世界名校,通过创造价值赢得社会的尊重、通过创造解决问题的方法赢得学者的尊重,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赢得当代理大的声誉。

国家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先生(中)率团到访理大,与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左)及校长滕锦光教授(右)等理大领导层及代表会面交流。

到访理大的代表团由国家教育部、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代表组成,随团代表包括中联办副主任罗永纲先生、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博士、国家教育部港澳台办主任兼国际司司长杨丹博士、中央港澳办四局局长陈伟先生、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周天华博士、科技司司长周大旺先生及中联办教科部部长王伟明教授等。

国家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先生(前排左八)率团到访理大,罗永纲先生(前排左六)、蔡若莲博士(前排右六)、杨丹博士(前排左五)、陈伟先生(前排右五)、周天华博士(前排左四)、周大旺先生(前排右四)、王伟明教授(前排左三)、教育部国际司副司长陈大立先生(前排右三)、香港教育局副秘书长李忠善先生(前排左二)等,与理大代表包括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前排左七)、校长滕锦光教授(前排右七)、常务及学务副校长黄永德教授(前排右二)、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前排右一)、署理副校长(教学)曹建农教授(前排左一),以及其他理大代表和嘉宾合照。

在理大校董会主席林大辉博士、校长滕锦光教授及一众理大领导层陪同下,访问团参观了理大工业中心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其间理大学者介绍和展示十个医学、健康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创新科研项目,充分展现理大在推动「医工结合」及人工智能赋能医学科研成果,如何引领新世代医疗发展。

国家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先生参观校园,并与理大领导层及科研人员交流。

这些项目包括:协作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和常见眼疾筛查的人工智能眼底照相机;无辐射三维超声脊柱侧弯评估及无线掌上式超声波脂肪肝和肝纤维化评估设备、人工智能赋能癌症精准诊疗的虚拟增强磁共振影像系统;支持中风患者远程复康自动化管理功能的移动式外神经肌骨系统;可应用于医学影像重建和分析的人工智能影像增强与复原技术;多肽新抗原疫苗技术平台─赋能精准癌症免疫治疗;针对精神疾病客观诊断、治疗及病因解析的一体化人工智能、基因组学和生物医学创新技术,以及人工智能驱动新结构抗生素候选药物开发平台。

理大学者介绍科研项目。

林大辉博士欢迎国家教育部率团到访,并对代表团给予理大发展的肯定和支持表达由衷的感谢。

会上,他阐述了理大的发展计划,包括短期目标跻身世界大学排名前50名、成功申办香港第三所医学院配合香港发展成国际医疗创新枢纽、推动理大专业及持续教育学院升格为私立大学,并以全国最佳的私立大学为目标,以及继续在内地不同城市设立技术创新研究院,对接地方产业需求,把理大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的高速发展。

访问团与理大代表进行会议交流。

林大辉博士就申办新医学院一事作进一步阐述:「理大不仅注重科技创新,善用人工智能,更强调培育有同理心、关怀病人的医疗人才。理大拥有丰富的医疗相关办学经验、有科研实力、执行力和团结力,定能如同肩负国家重大航天任务时不负重托,圆满完成任务。理大会出钱、出力、上下一心、不怕困难,特区政府可以安心、放心把筹办香港第三所医学院的任务交给我们。」

国家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先生(左八)、罗永纲先生(右六)、蔡若莲博士(右七)、林大辉博士(右八)、滕锦光教授(左七)、王伟明教授(右五)及黄永德教授(左六),与展示科研项目的理大学者合照,包括人工智能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计算器及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环球事务)及电子计算学系教授杨红霞教授(左五)、梁显利长者健康视觉教授及眼科视光学院科研眼科讲座教授何明光教授(左二)、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讲座教授郑永平教授(右四)、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系主任兼教授蔡璟教授(左四)、生物医学工程学系副教授胡晓翎教授(左一)、电子计算学系计算机视觉及图像分析讲座教授张磊教授(右三)、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副系主任兼教授赵燕湘教授(右二)、医疗科技及信息学系系统生物学与人工智能学讲座教授章伟雄教授(左三),以及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副教授兼马歇尔医学微生物学科技研究中心主任马聪教授(右一)。

滕锦光教授强调,理大在医疗教育方面拥有近半个世纪的丰富经验,多年来培养了逾五万名医疗专业人才,包括护士、物理治疗师、视光师、放射治疗师等,支撑着香港医疗体系的发展。目前,理大拥有1,300多名医疗相关教研人员,以及逾90个相关实验室及教研设施。理大将全力支持特区政府筹建香港第三所医学院,为提升国家和香港的医疗服务水平,以及建设香港为国际医疗创新枢纽贡献力量。

随着北部都会区大学城的落成,他期望把理大的科研人员和设备搬入北部都会区,让大学的科研将来无缝对接大湾区的城市产业与市场,并建立一所人工智能赋能的教学医院。

关注
2025-08-14
为什么EMSC有这么多部门?

黑色暴雨警告现正生效,保安局紧急事故监察及支援中心(EMSC)已经启动,跨部门监察市面情况,协调资源应对紧急事故。市民出入紧记注意安全。为什么EMSC内除了有保安局、纪律部队、天文台和新闻处同事,还有其他局和部门的同事呢?就让局长为大家解惑!

关注
2025-08-14
1 / 5
<
>
查看更多 >
政务 机构 个人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