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见证特区政府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签署有关WIPO Lex裁判文书数据库的谅解备忘录。该数据库提供免费和公开的全球重要知识产权相关司法判决。
根据谅解备忘录,香港将向数据库提供司法机构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具指导性的判决,便利国际知识产权界取得相关判决,同时彰显香港知识产权司法水平。
除了陈茂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潘兆初也在场见证知识产权署署长黄福来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助理总干事马尔科.阿莱曼签署谅解备忘录。
施政报告提出香港将在中央政府支持下参与数据库。陈茂波在签署仪式致辞时表示,香港参与数据库有重要意义。在「一国两制」下,香港是全国唯一、并以中英文双语实行普通法的地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获国际广泛认可,也是解决涉及内地和海外当事人知识产权争议的重要地点。香港法院的判决为国际法律界提供重要参考。
陈茂波续指,香港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加强合作,不仅能提升香港在国际司法判例交流中的角色,也巩固香港作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和法律服务枢纽的地位。通过提升香港知识产权制度在全球范围的透明度,可进一步提升国际企业和知识产权拥有人在香港投资和进行创新活动的信心。
陈茂波感谢中央政府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多年来坚定支持香港知识产权工作,香港会继续在国际知识产权合作中担当积极角色,也为国家2035年前建设成知识产权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社会对医疗资讯互通的需求日趋迫切,香港特区立法会于7 月23 日通过的《2025 年电子健康纪录互通系统(修订)条例》(《条例》),标志着“医健通”发展迈向新阶段。是次修订通过优化“医健通”的资料收集、互通、使用及保障机制,不仅回应了2023 年《施政报告》公布的“医健通+”5 年发展计划,更推动“医健通”从单一的医疗纪录互通平台,转型为综合医疗资讯基建,为本港医疗体制改革提供关键支撑。
建立全面个人电子健康纪录户口的重要性
《条例》通过后,市民参与“医健通”仍属自愿性质。笔者认为,特区政府可考虑以新生儿登记作为最有效直接的切入点,将加入“医健通”设为预设选项,父母如不希望子女参与则可选择退出。此做法能让儿童自幼建立完整的电子健康纪录,避免纸本纪录易遗失、难整合的问题。早年审计报告曾指出学生健康服务电子化进度未如理想,若能从生命早期阶段推动电子健康纪录的普及,将更具成效。
此外,现时私家医生在电子健康纪录的提供与取览存在明显落差。据政府资料,截至2025年2月底,私家医生的取览量占总额近六成,但上传至“医健通”的纪录却不足1%。这种现象源于市民对现行“同意机制”了解不深,导致未能鼓励私家医生主动上传资料。是次修订精简了同意机制,市民只要给予“参与同意”,任何医护提供者便可提供资料至其“医健通”户口,有助建立更完整的个人健康档案。期望局方加强公众教育,以轻松易懂的方式如“懒人包”解释新机制,促进更广泛参与。
以资料互通与认证机制降医疗成本
为便利市民选择医护提供者,笔者建议政府设立类似“Q 唛”的认证机制,按资料成熟度订立不同等级,让市民在选择医疗服务时有所依据。同时可借鉴“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要求参与者必须已登记“医健通”才有资格参加)的经验,考虑由医护提供者设定“授权取览才提供服务”的机制,进一步推动资料互通的个性化。
此外,香港的私营医疗费用及医疗保险开支不断上升。推动医疗数据共享(包括《条例》授权局长指明的重要资料),不仅有助控制费用增长、降低医疗保险成本,也能提升本港医疗体系的整体竞争力。
根据特区政府数据,本港2022及2023年全年基本消费物价通胀率均为1.7%,同年自愿医保计划下具代表性的医疗服务平均费用,最高按年升幅却达9.6%,反映医疗开支压力远高于一般通胀水平。推行资料互通及认证机制,长远可纾缓此一趋势。
支援市民跨境医疗需求
随着香港与内地(尤其是大湾区)的医疗互动日益频繁,跨境医疗资讯互通已成为市民核心需求之一。《条例》赋权电子健康纪录专员(专员)在信纳某“非香港医护提供者”或“非资讯基建设施”符合其指明规定的情况下,认可其与“医健通”连接,以支援跨境医疗需求。
同时,《条例》容许特区政府及任何专员授权的人士(指明人士)将电子健康纪录所载的可识辨身分资料用于政府授权的医护计划,这对支持本地药械审批制度改革极为重要。我们应借此契机,配合香港迈向药械“第一层审批”制度,促进本地药械创新与研发,让市民早日受惠于最新科研成果。期待《条例》落实后能真正提升医疗服务质素,为市民带来更安全、更高效和更优质的医护服务。
转载自:明报《Money Monday》
消防处今日(九月一日)推出网上「火警危险电子投诉平台」(fhcp.hkfsd.gov.hk),为市民提供额外渠道举报火警危险(例如阻塞或锁上逃生途径),让消防处能迅速跟进处理,进一步保障社区消防安全。
网上平台支援各类流动装置,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民只需填写电子表格,在需要时亦可上传相关佐证照片或影片,过程既安全又便捷。市民更可通过登录「智方便」流动应用程式,节省填写资料的时间。此外,平台亦设有个案追踪功能,让市民随时查阅处理投诉的进度。
市民除可使用网上平台外,亦可继续透过现有渠道向消防处举报火警危险,包括电邮至hkfsdenq@hkfsd.gov.hk、致电消防处投诉热线2723 8787或传真至2311 0066。
消防处将继续全面配合政府推动服务数码化,透过「智方便」整合各项数码服务,实现政府服务「一网通办」的目标,以便利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