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辉:配合国家策略 《施政报告》促深入实施AI+行动-紫荆网

黄锦辉:配合国家策略 《施政报告》促深入实施AI+行动

日期:2025-10-10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 黄锦辉

行政长官李家超于9月17日在立法会发表他任内的第四份《施政报告》,以“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为主题,提出不少创新同改革的建议。笔者欣见《施政报告》重视人工智能发展,当中所提出的建议与国家国务院近期发布的《有关深入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首尾呼应。这同时亦反映出政府进一步推动香港成为“国际创科中心”的决心。本文针对《施政报告》有关中人工智能发展的内容作出3点回应:

一、重视推动人工智能

《施政报告》大篇幅地谈及政府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方向。“人工智能”(AI)一词在《施政报告》中出现70多次,即平均每4段出现一次,这明显反映出政府对人工智能的重视。笔者去年发布《人工智能+策略建议书》,并基于该《建议书》在《施政报告》咨询期间向行政长官提出多项建议,包括提出“人工智能五大发展方向”,分别为人工智能与国安、人工智能与研发、人工智能与垂直应用、全民人工智能素养培育、人工智能与人口规划。笔者乐见行政长官采纳了当中不少的内容。

笔者曾建议政府设立专责部门,来推动人工智能落实,《施政报告》亦有深入考虑,提出成立“AI效能提升组”(提升组)的建议。该组将由政务司司长领导,推动部门善用科技提升政府效能,回应市民对于优质政府服务的期望。《施政报告》指出,政府会挑选数个优先应用范畴,例如政府统计处、1823热线同非紧急报案服务等。这做法“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有远见亦很踏实,与笔者《建议书》所提出的策略不谋而合。“提升组”目前主力推动政府服务使用AI,但长远而言,亦应推动各行各业的AI应用,笔者认为可选定具代表性的行业作为起步,例如由政府高度重视的旅游业开始,特别是在业界内部行政管理和旅游体验方面,人工智能可有效地提升其“新质生产力”。

二、支持普惠人工智能教育

笔者一直倡议政府应推出中小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具体课程架构、课程规划,以及学与教的指引。《施政报告》亦吸纳了笔者的建议,紧贴国家教育部步伐,并计划于明年发表《中小学数字教育蓝图》。为进一步推动本港教育高质量发展,笔者建议政府制作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垂直应用模型,整合本地教育资源,建立按学科分类的“香港教育大语言模型”。政府可以优先从国民教育入手,全面提供给学校、教师及学生使用,避免他们过分依赖外国生成的模型,而影响学习。与此同时,政府亦应提供“拔尖补底”支援,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基层学生提供补习服务,令教育资源更公平、更有效地分配,从而缩小“数码鸿沟”(Digital Divide)。

三、产学创科人才交流计划促“1到N”科研落地

笔者支持《施政报告》加快“北部都会区”发展的一系列建议,特别是建设北部大学城,包括成立“科研成果转化中心”。《施政报告》提出“产学创科人才交流计划”,这有助落实上述北都建设目标,巩固香港“国际创科中心”的地位,更有望打造香港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枢纽。为此,笔者进一步建议政府积极地从全球邀请具规模及高研发能力的人工智能科技企业参与计划。这些企业一般都设有前沿研发部门,可以加深产学研协作,强化科技转化

(Technology Transfer);同时也可将具市场导向的研究课题引进校园,让科研团队(特别是学生)多了解国际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如此这般,不单可以提升学生实战能力,也可以为企业提供具创新思维的人工智能人才,实属双赢。另外,《施政报告》提出加强推广知识产权交易,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及知识产权署联同金融管理局推出“知识产权(IP)融资沙盒”,透过银行、保险、估值及法律等先进服务为业界提供支援,协助试点行业(AI应为其中一个试点)有效利用知识产权进行融资,有助降低科研成果落地在资金安排上的门槛。

总言之,《施政报告》充分肯定人工智能的潜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香港具备科研、资金、数据、人才的优势,并有丰富应用场景,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软硬支撑的实力。政府计划会加大推动人工智能作为香港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以“加强基建,推动应用导向”为策略,在重视防范安全风险的意识下,推进“AI+”发展,促进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广泛深度融合,实现“AI产业化、产业AI化”。非常值得支持!

(作者系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 、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副会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202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500亿件
巾帼共绘新时代
农融会见香港传媒高层内地参访团一行
运输署吁勿误信港车北上虚假信息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