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施政落到实处?司局长表态-紫荆网

如何让施政落到实处?司局长表态

日期:2025-10-11 来源:点新闻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1
李家超感谢立法会通过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致谢议案。(资料图片)

立法会今日10日通过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致谢议案,行政长官李家超对此表示感谢。他提到,政府会仔细研究和考虑各项建议,让施政更能落到实处,让市民更受惠。

李家超指出,今年施政报告以“深化改革 心系民生 发挥优势 同创未来”为主题,通过进一步改革和部署,制订短、中、长期政策,同时作出多元发展的系统性布局。这份施政报告围绕经济和民生两大主轴,通过改革发展经济,让社会创造财富、增加资源,让政府提供更多服务,建造更多基建,达致我施政的最终目标——改善民生。这份施政报告结合了政府谋划和民间智慧,是我们共同为香港创建未来的策略部署。

他感谢立法会议员在连续3日的致谢议案辩论期间,就施政报告中有关深化改革;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强化治理体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促进产业发展和革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巩固香港国际中心地位;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强化房屋、劳工、医疗、社福措施等政策范畴提出不同意见。政府会仔细研究和考虑各项建议,让施政更能落到实处,让市民更受惠。

李家超表示,自己和团队会继续与立法会保持良性互动、紧密交流和协作。有信心在行政主导和“爱国者治港”原则相适应下,行政立法会共同推动施政报告的理念,带领社会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

今日,多名司局长在立法会会议上就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致谢议案辩论(第四节: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丰富置业阶梯、劳工支援和保障、医疗健康、社会福利和社会发展)致辞。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香港在《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由去年的第九位大幅跃升至第四位,是历来最高排名,亦为亚洲之冠,证明本届政府抢人才的政策措施方向正确,成效显著,并获得国际认可。

陈国基指出,事实上,行政长官一直十分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亦是特区政府施政的最终目标,所以大家会在施政报告中看到很多改善民生的措施,当然施政报告中亦有不少振兴经济的措施。其实民生与经济相辅相成──经济发展为改善民生提供基础,而民生改善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过去三年,在本届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多项客观的评级和排名都证明香港在“一国两制”下长期繁荣稳定的强大生命力。无论在贸易自由、金融中心地位、创新指数、人才排名以至竞争力都名列前茅。站在“由治及兴”的关键节点,香港会同时面对挑战和机遇,但凭借独特优势和祖国的坚强后盾,香港的机遇一定会大于挑战。

他提到,在以改善民生作为施政最终目标的方向下,政府致力推出不同政策措施支援劳工、提升医疗健康、丰富置业阶梯、加强社会福利和促进社区发展。施政报告宣布推出青年人才培养计划,更好装备香港青年,扩阔他们的国际视野及建立大局观。启德“青年驿站”旅舍已开始试业,透过提供实惠的住宿和举办多元化交流活动,促进本地、内地及海外青年互动。在完善地区治理方面,18区关爱队将展开第二期服务,政府按地区需要新增了三支关爱队小队,并优化了第二期服务的关键绩效指标。政府亦会加强培训,强化关爱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他强调,只要坚守“深化改革 心系民生”的施政理念,行政立法机关齐心协力,社会各界团结一致,必定能克服困难,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表示,在今日的辩论中,多位议员均欢迎政府成立社会高龄化对策工作组。他提到,工作组会在2025年第4季内召开第一次会议,以商讨工作计划框架,展开工作,并于2026年向李家超提交对策报告。

卓永兴指出,在鼓励生育方面,推出各项措施是要明确告知社会政府是重视和鼓励生育,并在可行范围内提供支援措施。就出生数字而言,新生婴儿数目在2023和2024年均有所上升,逆转了自2017年起连续6年下跌的趋势。2024年的按年增幅更为显著,共有36700名新生婴儿,较前一年多约3500名,增幅约11%。

医务卫生局局长卢宠茂表示,就推展医疗人手发展方面,筹备新医学院工作组将于2025年之内向行政长官提交成立新医学院的最终建议。为加强以预防为重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政府会于2026年内向立法会提交法案,赋权基层医疗署有效规划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和资源运用。此外,《维持生命治疗的预作决定条例》将于2026年中实施,医管局亦会加强晚期照顾服务。

卢宠茂指出,政府会在2025年底之前公布《中医药发展蓝图》,香港中医医院亦会于2025年底分阶段投入服务,首年将会开展多项中医专病服务。同时,政府会进一步完善医疗器械的监管法规,在2026年内成立“香港药物及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中心”,并且提交规管医疗器械的立法建议。

卢宠茂提到,在加强大湾区医疗协作方面,政府已经推出“大湾区跨境直通救护车试行计划”。下一阶段,政府会联同粤澳政府有序地扩展救护车跨境转运病人服务,包括实施双向转运,以及纳入珠海市人民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院区2间指定医院,预计可于2025年底前将试行计划扩展至珠海市。

房屋局局长何永贤表示,今年房屋措施的主调是丰富置业阶梯,鼓励上进上流。随着整体公营房屋供应的提升,以及公屋轮候时间的下降,房屋局可以加大力度,透过推出一系列措施回应市民的置业愿望,并且优化相关机制,例如会将居屋绿白表配额比例由40∶60调升至50∶50,鼓励更多公屋租户购买居屋成为业主,循置业阶梯向上流动,同时腾空原有公屋单位给正在轮候的申请人;由下一期“白居二”起,再增加1000个配额,总数达7000个;亦会推出资助出售单位“长者业主楼换楼计划”,容许年满60岁并拥有单位十年或以上的业主,可在第二市场出售原有单位后,购买一个较小或较偏远的单位,地区分类会沿用房委会的市区/扩展市区/新界/离岛四类。此举既能够协助长者腾出现金作生活费,亦都可以腾出市区或较大单位让有需要家庭申请,达至双赢局面。

何永贤指出,今年施政报告房屋措施的另一个重点,是进一步提升公营房屋建造的成本效益。房屋署将成立一个“项目促成办公室”,由房屋署副署长带领,以“推进及促成者”的思维模式检视、理顺及推进公营房屋项目,协调各部门加快完成工作。

此外,房屋局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有序落实“简朴房”规管制度。《简朴房条例》已于10月3日刊宪,并将于明年3月1日生效,为香港告别劣质“㓥房”踏出很有意义的一步。在该条例生效当日,房屋局会为现存住宅楼宇分间单位进行登记,并给予宽限期进行改建成为“简朴房”,及同步接受“简朴房”申请认证,确保分间单位能够以安全、卫生和合理的居住环境,方可合法出租作居住用途。

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表示,为配合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今年施政报告清晰规划香港发展的方向与重点,致力建设香港成为国际教育枢纽、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并在中小学推动教育数字化,装备年轻一代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为建设国际教育枢纽,新措施包括:成立“留学香港专班”,与相关政策部门及机构加强联动,推出“Hong Kong: Your World-class Campus”大型宣传计划,制定宣传策略,组织高校并船出海,推广“留学香港”品牌,吸引海内外一流教研人才和学生来港升学和进行科研;推出高增值“游学香港”活动,吸引非本地高中生来港体验,增加对香港高等教育的认知与认同;另外,教资会亦会拨款4,000万元资助八所资助大学加大国际和内地宣传。

蔡若莲指出,本地院校循序渐进以超额形式吸纳非本地生自费入读,将会调整资助专上院校非本地生学额上限,由目前40%增至50%;资助研究院研究课程的超额收生自资学额上限,亦由100%增至120%,支持专上院校扩大规模,提升质素,强化国际化与多元化的校园环境。现时每年15000个本地生的资助学额维持不变,各大学亦会以谨慎负责的态度,在配套和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超额形式录取非本地学生。

蔡若莲同时感谢议员支持北都大学城的发展。行政长官在“北都发展委员会”下,成立“大学城筹划及建设组”,由政务司司长担任组长,成立调研专班,研究发展模式,实地考察不同地方大学城的成功模式,以及广纳意见。教育局会积极参与其中,加快发展北都大学城。

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提到,由启德社区隔离设施改造的“青年驿站”旅舍已于2025年7月开始进行试业,并已举办多项青年活动,营运团体正收集和整理青年的反馈,为2025年内正式开幕作好准备。“青年驿站”除了为内地和海外青年人提供经济实惠的住宿,亦计划于未来5年营运期内筹办约100个不同类型的青年活动,促进内地及海外青年来港与本港青年交流。

麦美娟指出,民青局会在位于柴湾的青年广场开辟全新互动空间及设置视频工作室;“连青人网络”现已有近20000个会员,南昌社区中心和毗邻的通州街临时街市会设置“连青人网络”的实体互动平台。这两个项目的首阶段工程将在2025年底前完成。麦美娟续指,为回应青年对拥有自住空间的期望,政府继续以多管齐下的方式推展青年宿舍计划。现时在不同计划下推出的宿位数目已由本届政府接任时的80个,大幅增加到超过3700个。

麦美娟还表示,18区关爱队将开展第二期服务,政府新增了3支关爱队小队,并优化了第二期服务的关键绩效指标,让关爱队可按区情区需提升服务。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表示,截至2025年8月,“抢人才、留人才”措施已成功吸引超过23万名人才来港工作及发展。其中,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至今续签情况理想,申请续签率达55%。

孙玉菡表示,政府采取精准扶贫政策,将资源用于帮助最有需要的人。政府会聚焦以下重点:

  • 增设6个社区客厅,加上已推出的9个社区客厅,预计共可惠及约7000个“㓥房”户,每年服务超过140万人次;

  • 取消在校课后托管服务计划名额上限;

  • 推出“共建关爱社会资助计划”,推动家族办公室提供资源,推行惠泽弱势社群的项目;

  • 以试行方式,为离开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计划,并符合资格领取在职家庭津贴的住户,提供有时限的现金奖励,鼓励他们自力更生;

  • 于2026年中发表《香港精准扶贫工作成果报告》。

孙玉菡提到,跨境养老方面,参加“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的内地安老院总数已增至24家,覆盖大湾区8个内地城市。政府将于2025年底前推出为期2年的试行安排,分担参加计划的长者在当地的部分医疗开支。同时,政府会进一步加强日间婴幼儿照顾服务,预计由2026至2027年起3年内新增15所资助独立幼儿中心,合共提供约1500个0至3岁的儿童日间照顾服务名额,比现时规模增加近1倍。

来源:点新闻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刘雨桐 校对:周默 监制:连振海
预计约140万亿元!中国经济总量接连突破新关口
三位经济学家分享202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第八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司法高层论坛在香港开幕
全球首创!四大世界级IP集结 “维港海上大巡游”月底梦幻启航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