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厨房,每餐要调制约1,400人的膳食,除了顾及味道,更要考虑食物的营养、质地,甚至用膳者的吞咽能力,单是一顿午饭,要准备的膳食组合已超过200款。
这里不是一般食肆或饭堂的厨房,这里是九龙医院的中央厨房。

照顾需要
九龙医院中央厨房除了负责该院住院病人的膳食,其制备的食物也会供应给两间邻近医院,即佛教医院和眼科医院的住院病人。
医院管理局九龙中医院联网膳食经理黄绮雯表示,医院现时的餐单以四星期为一个循环,餐单的设计会考虑病人不同临床需要。
「我们主要考虑营养和食物的质地,每一餐需要有主食、肉和蔬菜。食物的配搭是否吸引和适合病人进食,也是重要考虑因素。」
「病人的宗教信仰或喜好也不可忽略,我们更会留意病人有否食物敏感或要戒口。」

组合繁多
计及三间医院的住院病人,九龙医院中央厨房每餐需准备约1,400份膳食,一日三餐,便要制作约4,200份。
黄绮雯以其中一天的午餐为例,单是炸鱼、蒸鱼柳等主菜便有13款,蔬菜有十款,部分蔬菜需要切丝,另有15款米饭、面食等,制成超过200款不同的膳食组合,以配合病人所需。
当厨师煮好食物,厨房的员工便会分门别类,按每张餐票所列,准确地将不同食物放入不同病人的餐盘,然后放入餐车,分别派送予九龙医院的住院病人,以及运往另外两间医院。
不断演变
今年是九龙医院100周年,2018年加入该院的黄绮雯,多年来见证中央厨房在处理膳食方面的演变。
她表示,中央厨房以往制餐较「家庭式」,以「大镬饭」为正常餐,另有粥品或碎肉作为喂餐。
时至今日,为配合不同治疗需要,病人餐单的种类更多,其中包括糖尿餐、低盐餐、高蛋白质餐,院方也因应病人的吞咽能力,加入切丝餐、碎餐、糊餐等。
为改善膳食质素,黄绮雯说,医院会收集病人对膳食的意见,又会每年替换两成餐单,以保持新鲜感,但替换前会征询不同部门,包括营养师和言语治疗师的专业意见。
专业评估
其中,言语治疗师会先评估新菜式的质地和食物大小,并考虑病人进食时所需要的口肌能力、协调能力和吞咽能力,再建议是否将新菜式加入餐单,以及加入哪种餐单。
临近节庆日子,医院为住院病人准备的特别菜式,同样需经言语治疗师评估。
以今年中秋节准备的奶黄包为例,九龙医院言语治疗师周俊谦说,由于这款食品需要一定程度的咬合、咀嚼和口肌协调能力,所以只适合提供予进食正餐和软餐的病人。
至于另一款特别菜式西米布甸,质地较软,所需的咀嚼能力较低,除了进食正餐和软餐的病人,也可供应给吃切丝餐、免治餐和软滑餐的病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