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伟杰
新一届立法会选举提名期即将展开,截至目前为止,共有14位现届议员宣布不角逐连任,占整体90个议席约15.7%,属于正常的新旧交替。社会各界应尊重退选议员的个人意义,不宜过度解读甚或肆意炒作,从而令有利于议会保持活力的新陈代谢得以持续。
急流勇退鼓励青年参政勿以年龄界限拷问议员
不角逐连任的议员有出于急流勇退的考虑,希望给予青年更多参政的机会而选择退位让贤;他们有些则希望聚焦在专业发展,希望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无论前因如何,都是他们深思熟虑的结果,纯属个人抉择。社交媒体或个别网媒硬要说成他们是“被劝退”、甚至摆出“用完即弃”或“被中央操控”等无稽论述,无非都是想吸引流量、博取眼球,不利于年底立法会选举公平公正地举行。对于那些仍在考虑是否继续角逐连任的议员,负责任的媒体也应予以足够的空间及尊重,而非铁板一块以年龄界限对他们进行拷问。
增加年轻议员有助破局民主在于实现多少承诺
中央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在今年年初视察香港期间,提出了“敢于破局”的要求。在打破原有的框架和思维模式、以应对新形势及挑战,议会比增加年轻议员的比例,的确能对“敢于破局”带来优势。然而,资深议员的政治智慧也同样是带领香港改革和创新。不少卸下立法会议员身份的政治人物在政界及其他界别仍相当活跃,包括筹组智库为特区政府出谋献策、临危受命担任香港再出发大联盟的秘书长等,都是资深立法会议员在退居幕后仍继续贡献香港的典范。
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民主作出言简意赅的刻划,民主的关键不仅在于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在于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选举中人民得到甚么口头许诺,要看选举后实现了多少承诺。回顾在回归初期,多少选民被反对派的空泛口号及不能兑现的选举承诺所蒙蔽,当时以建设香港为己任的立法会议员不惜冒著被污名化甚至人身攻击的风险,都坚决要与反对派周旋到底、与之抗衡,议会才不致于被反对派垄断。在“爱国者治港”的主旋律下,这批议员为完善选举制度、完善地区治理及基本法二十三条立法等兹事体大的事务马不停蹄地工作,为香港昂然踏入“由治及兴”的新阶段有著不可抹灭的贡献。
面对这些兑现薪火相传承诺的议员,让更多有理想、有担当的年轻人能走入立法会担任市民的代议士,功成身退是对他们最中肯的评价。继任的年轻议员,更应善用他们的干劲及魄力,走进群众“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监督政府如何落实惠民政策之余,也要鼓起“初生之犊不畏虎”的勇气,对社会上的不公向政府提出质询,这才是对资深议员身体力行鼓励青年才俊参政、促进议会年轻化与活力化的最有力回应。
(作者系青海港澳联谊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港区省级政协联谊会文宣委员会副主任,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