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荆杂志(记者彭彦)10月17日东莞报道:当“硬核担当”遇上“潮玩美学”,东莞以“锐意创新”为笔,在湾区版图上书写着“制造美学”的湾区突围。这座GDP突破1.2万亿元的制造业城市,正以“勇攀高峰”的姿态,从“世界工厂”的标签中破茧成蝶,通过“AI革命”重构产业链条,将工业设计的诗意与智能制造的精密,熔铸为“新质生产力矩阵”。
2025年,东莞锚定5%增速目标,以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为支点,撬动2565亿元全球资本,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东莞样本”。这里,齿轮的咬合声与潮玩IP创意脉搏同频共振,诠释着“制造美学”如何从车间走向全球价值链之巅。

潮玩产业“美质共生”的实践路径

这种美学符号的蓬勃生命力,正通过潮玩产业这一载体实现全球化表达。东莞潮玩展近期登陆东京动漫之都,摩动核的拼装哪吒、赵云引发打卡热潮,巴风特小羊等系列作品以治愈力征服海外观众,印证制造美学“百花齐放”的产业协同效应。东莞拥有超4000家玩具生产企业,1500家配套企业的产业链,政府统筹布局,推动“潮玩+”多元场景开发,助力企业利润率从代工的“薄利多销”跃升至30%-60%。

更深层的突围密码,在于企业将文化基因转化为设计创新的“点石成金”之术,东莞潮玩企业深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道,《本草纲目》的灵感将中药材化为潮玩,赋予“悬壶济世”以时尚表达;另一“巧夺天工”,则以金属材质演绎非遗技艺,打造“可触摸的东方文明,其“十里红妆”系列,以宁波婚嫁习俗为蓝本,销量突破200万套,市场价值达4亿元,堪称“洛阳纸贵”;国内“潮玩第一股”泡泡玛特的“舞乐笙平”,联名唐宫文创,让千年宫宴“活色生香”,实现文化破圈。
这种“在地化创新”不仅摆脱代工时代的复刻困境,更通过东方美学叙事赢得全球市场,当法国买家为缠枝纹设计惊叹时,东莞潮玩已完成从“图纸搬运工”到“文化输出者”的身份跃迁,其传统与现代的“琴瑟和鸣”催生出兼具东方底蕴与时尚张力的爆款产品。工艺革新同样关键,3D建模笔与AI绘图系统的应用,使传统木雕技法得以在潮玩关节中实现毫米级精度,而莞香木的镂空工艺则赋予产品独特的触觉美学。这种“科技+传统”的混搭,让东莞潮玩在保持制造优势的同时,建立起难以复制的工艺壁垒。
东莞潮玩已从“制造工厂”蜕变为“美学策源地”。其路径启示我们,唯有以文化为根、以创新为魂,方能“登高望远”,在全球市场中“独领风骚。东莞全球潮玩市场占据30%份额,2024年规上潮玩企业营收达238亿元,同比增长19%,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潮玩产业的“美质共生”东莞实践路径,其启示在于,美学并非制造的附加品,而是重构产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当“国宝战士”机甲盲盒登上时代广场大屏,当造型百变的少女“劳拉(LAURA)成为城市地标,东莞潮玩用事实证明“制造美学”能突破功能主义的局限,通过文化赋能与技术创新实现品牌溢价。这一模式不仅带动中国传统产业升级,还为全球消费市场提供新供给,激发国潮风靡海外。
“硬核担当”制造美学的AI革命

东莞潮玩以“精雕细琢”的制造美学征服世界,今朝,莞深携手以鸿鹄之志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高地。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的获批,吹响AI技术规模化应用的冲锋号。这一“承前启后”的跨越,不仅让东莞从“制造美学”的践行者升级为“硬核担当”的开拓者,更以“志在星辰”的视野,为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的腾飞插上“创新之翼”。
作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东莞以53%的制造业占比冠绝27座万亿城市,1.4万家规上企业如“繁星密布”,3万家智能终端企业更形成“众星拱月”之势。依托深圳的算法芯片“强脑”与东莞的工业数据“厚土”,两地以“琴瑟和鸣”之姿构建全链条生态,让AI技术如“春风化雨”渗透至每个生产环节。

松山湖科学城以“鲲鹏展翅”之势跻身国家高新区前20强,其“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生态,不仅成为产业升级的“活水源头”,园区内落地的全国首个城市级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已为2041家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OPPO智能工厂通过AI实现精准排产,质量检测环节“明察秋毫”,效率跃升30%以上。这种“技术下沉+场景融合”模式,让东莞完成从“制造”迈向“智造”的“时刻”。

以“因地制宜”的智慧,东莞通过“点状供地”模式激活18个镇村,形成“一镇一链”百花齐放的数字化集群。长安镇以“龙头牵引”之姿成为千亿镇,以OPPO等链主企业为核心,构建“半小时配套圈”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67家配套企业如“齿轮咬合”般协同智造,诠释“科技创新+县域经济”的“双轮驱动格局。
vivo智能制造中心的屋顶光伏板,以“绿荫成林”的环保价值诠释绿色智造内涵。东莞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据国内近半市场份额,服务不再是制造的附庸,而是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与制造形成双向赋能的新生态。

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东莞以“未雨绸缪”之姿规划飞行起降点,滨海湾新区算力中心为无人机提供“运筹帷幄”的智能调度,实现30%的降本增效,抢占未来制高点。
东莞以“制造美学”为内核,通过AI技术重塑产业基因、链主企业带动生态升级、低空经济开辟新赛道,构建起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其经验证明,唯有将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水乳交融,方能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新质生产力“湾区辐射”的美学新范式
东莞这座世界工厂正经历着从制造美学到智造美学的三重基因突变。第一重突变是从“世界工厂”到“数字匠坊”智造美学的基因突变,第二重突变是从“单兵突进”到“协同共舞”的产业韧性,第三重突变是从“地方样本”到“国际标杆”开放协同的全球视野。

东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本质是制造美学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马可波罗瓷砖的智能制造车间里,机械臂在釉料配方数据库指导下施釉如笔走龙蛇,传统匠艺与数字技术破解量产与个性的美学悖论。这种蜕变并非个案——生益电子从农田中的小厂成长为全球AI算力背后的隐形王者,其凭借AI驱动的PCB制造技术,突破0.15mm机械钻孔工艺瓶颈,成为英伟达、华为升腾、亚马逊的核心供应商,彰显“东莞智造”的硬实力。2025年数据显示,东莞工业技改增长9.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10200家高新技术企业构筑起新质生产力的基石。

新质生产力的辐射需要产业韧性、城乡融合、开放协同的三重奏,东莞的实践揭示,这种协同效应已突破地理边界,广深佛惠莞中联合打造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4年实现产值突破1.2万亿元;东莞家具、服装等制造美学品牌通过跨境电商走向全球。当23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22万家工业企业为基座,东莞正成为大湾区产业升级的稳定器与加速器。
首创“链长+链主”双驱动机制,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去年,东莞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明确“8+8+4”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先立后破”,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一业一策推动工业母机、模具等产业发展,化工、玩具产值分别超过700亿、500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8%,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这种开放协同的全球视野,不仅让东莞成为大湾区产业升级的“排头兵”,更使其成为国际产业合作的“桥头堡”,为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中国方案”。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东莞的AI革命不仅是技术迭代,更是一场关于制造文明的美学觉醒。这座城市证明新质生产力的终极价值,在于让科技既有精度,又有温度。当东莞以5%的GDP增速目标验证三阶升级模式,其辐射效应必将重塑整个湾区的创新地理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