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莉珊
10月14日,美国正式对中国相关船舶征收港口费,作为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301调查的最终措施。几个小时后,中国交通运输部宣布已印发《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对涉美船舶采取对等反制。中美贸易战在2025年秋季进入新阶段,海港成为正面交锋的“战场”!面对美方的单边主义行为,笔者以为国家必须保持著“不变应万变”的战略定力,奉行“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的立场,因为我们面对的将会是一场持久的国际博弈!
特朗普是个不按牌理出牌的政治人物,对华政策可谓奇招百出。当美国大豆失去中国市场后出现要“自食其豆”,中国又对稀土出口做出限制时,美方先行抛出橄榄枝,呼吁中美领袖应该把握月底韩国APEC峰会的时机会面来解决包括大豆贸易在内的一切问题。随即将两大经济体之间贸易战的战场移到海上,对中国船舶征收费用,声称是为了对抗中国在商业造船领域的主导地位,帮助重振多年来一直在萎缩的美国本土造船业。当然,中方也随即做出反制,在稀土出口方面采取更严格的管制,特朗普曾威胁对中国商品加征更多关税。
面对美方的挑战,中国保持了明确且一贯的立场,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自今年5月以来,已经4次表态“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这种既坚定反制又留有余地的做法,体现了中国“不变应万变”的战略思维。
贸易战是场没有硝烟战争,也并非短期冲突,而是一场制度与战略耐力的长期较量。中国打到今天,对美国这个对手与当前态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美国发动贸易战的目标与所谓“交易艺术”已更加了然于心,且随著时间迁移,双方在心理优势和实力对比方面都出现变化。我们应该有信心,只要能挺过去就会获得最终胜利。
笔者以为,国家的信心来源于全盘局势的清醒认识,早早就启动了内循环、一带一路等国家级策略,增强了国家经济与贸易的韧性与国际张力。事实我们也见到,中美两大经济体的贸易对抗产生的涟漪效应正扩散至全球。世界贸易组织强调,两个最大经济体的贸易对抗,将让全球供应链陷入不可逆的断裂风险。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10月15日甚至抨击北京的稀土出口限制是“中国对抗世界”,企图将中美两国事务放上国际舞台,引导美国盟友仇视中国。
在这场政治与贸易利益交错的持久战中,笔者欣然见到国家始终保持著沉著应战的战略智慧定力,以不变应万变。首先是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不变,当美方每次无端发起对华制裁措施,中方都随即以对等且精准的措施来反制!其次,我们也见到国家“以和为贵”的立场不变,始终坚持通过对话解决问题:“如果美方选择对抗,中方将与之对抗到底;如果美方选择对话,中方大门将永远敞开”。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一环,中国明确表示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对符合规定的申请将予以许可,即使国家面对美国的挑战,也不会因此抛弃作为国际社会的应有义务。
尽管在综合国力上,美国仍然占优,但中国迎头快赶,双方差距已经越来越少,另一方面,中国也明白自身在国际贸易的产业链上占据关键位置,尽管美国在高科技方面仍然领先,但美国高科技产品的原材料严重依赖中国进口,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中国深谙这种关系,坚持“不变应万变”的智慧,使中方能在变化莫测的局势中保持主动。
媒体常说,中美之间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只有坚定维护自身利益的决心,同时展示一个负责任大国对全球稳定的战略担当,中国才可以在这场博弈中,无论是“打”或是“谈”,都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