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辉:AI加速教育变革 “数智赋能”谷创新-紫荆网

黄锦辉:AI加速教育变革 “数智赋能”谷创新

日期:2025-10-14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 黄锦辉

2025年是人工智能教育元年,国家教育部先后发布了《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及《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

从顶层设计、课程规范到使用指南,构建了覆盖全方位教学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AI)教育实施框架,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笔者乐见特区政府高度重视“科教兴国”的国策,贯彻落实去年三中全会“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要求,在今年施政报告中提出,会在优质教育基金预留20亿元支援中小学数字教育;紧随国家教育部的步伐,将于明年发表中小学数字教育蓝图。

纵向贯通+横向融合 扩创科教育

行政长官提及,“蓝图”将包括优化中小学衔接的资讯和创科教育课程、订定“人工智能素养”学习架构等。要有效实现上述两项措施,绝不能仅仅把课程内容按着年级线性延伸,或是以增润形式教授零散的技能;而是要立体地“纵向贯通”(小学到中学)及“横向融合”(跨学科),以培养学生创新解难的能力。

在“纵向贯通”方面,需要确保课程的连贯性与递进性,细化创科能力阶梯,明确界定小一至中六学生在编程、人机协作、数码素养、设计思维等方面的预期学习成果。建议局方利用电子登记纪录,收录学生的创科项目成果及创科能力倾向纪录,让中学教师借此了解学生的能力,适当调整课堂设计,实现中小学创科教育的无缝衔接。

在“横向融合”方面,要改革体制机制,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科协作,培育学生活用资讯与创科技能,去解决其他学科的实际问题。在编排课表时,可以考虑弹性整合电脑、科学等科目的课时,设立跨学科的“创科项目课时”,让不同科目的教师合作指导学生进行较大型的跨科创科专题项目。为免学生在进行项目时,因缺乏必要的前置知识而受阻,应在学年初由跨学科教师团队共同商定该学期将进行的核心跨学科项目,分析完成该项目所需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来自哪些学科,规划各学科需要在何时完成相关知识的教学。通过前瞻性的整体规划,让各学科的教学进度在特定时间点上“同频共振”,为同一个项目目标提供知识支撑。“先学后用”的安排不仅巩固了学科知识,更让学生在应用情境中深刻理解知识的实际价值。

改革体制 打破壁垒实现跨科协作

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为人们提供了强大的随身外部知识库,大大减低单纯“记住知识”、“死记硬背”的价值。教师的角色亦从“知识的权威”变为“学习的引导者”,需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思考、提问,以及掌握正确的科技伦理观,与人工智能协同工作。建议学校弹性安排小班课堂,让教师按照学生的差异设计分层任务,并透过即时反馈与讨论,实现因材施教。在评估学生的能力时,应该把重点从学科知识测验,部分转移到跨学科项目的成果上,从多维度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明辨慎思、创意解难、人机协作等能力。

为了进一步推进本港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笔者建议政府制作本地化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垂直应用模型(本地教育LLM),综合本地教育资源,除了各级各科课程核心内容,还应包括香港中学文凭考试(HKDSE)、香港学科测验(HKAT)和全港性系统评估(TSA)等资料,并按学科分类,全面提供予师生使用,同时提供拔尖补底的支援,譬如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层学生补习,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更公平、灵活的教育体系和学习途径。

收窄教育鸿沟 智能推荐微课程

待本地教育LLM逐步完善,对标内地的“智慧教育平台”,提供“中小学”、“职教”、“高教”、“终身”教育平台时,便能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让天赋各异的学生都能以最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持续进步;将最优秀教师的教学智慧以数字化形式惠及每一个学生,收窄教育鸿沟;按照劳动市场的实时需求变化,智能推荐微课程,帮助用户精准增值,为社会培养出更具创新精神的终身学习者,将创新科技带来的挑战,化为香港的无限机遇。

【知识库】施政报告数字教育措施

•在优质教育基金预留20亿元支援中小学数字教育发展,资源将用于课程设计、教学工具及培训等方面。

•制定“人工智能素养”学习架构,帮助学生从小建立AI知识与应用能力。

•AI教育纳入核心课程,AI不再只是选修或课外活动,而是正式成为中小学课程的一部分。

•加强教师AI培训,提供专业发展机会,让教师掌握AI教学技巧与最新科技趋势。

•引入企业资源,鼓励学校与科技企业合作,将业界资源和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提升教学实效。

•这些措施显示港府正积极推动AI教育普及化,让下一代具备应对未来科技社会的能力。

(作者系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 、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副会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普京与叙政权领导人闭门面谈两个半小时,双方谈了啥?
19岁“渝超”小将,踢出“超级世界波”!
最快旅行时间14分钟!越来越多人选择这条高铁通勤
我国发现一处大型金矿!新增金资源量超40吨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