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施政报告】擘画教育新蓝图 奏响强港兴国交响曲-紫荆网

【2025施政报告】擘画教育新蓝图 奏响强港兴国交响曲

日期:2025-09-18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 李辉

教育,是立城之本,亦是兴国之基。当一座城市将目光投向未来,教育总是那枚最关键的落子;当一个国家擘画复兴伟业,教育始终是那块最坚实的基石。昨日(9月17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发表的2025年施政报告,以“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为题,一口气提出了700项政策措施。其中关于教育发展的系统性部署一共有38项措施,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报告围绕“建设国际教育枢纽、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这一核心目标,推出一系列高瞻远瞩的教育改革举措,不仅精准回应了香港“由治及兴”的时代命题,更与国家“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宏大战略同声相应、同频共振,深刻彰显了“一国两制”下香港教育的制度优势与创新活力。

一、 以国际化为引擎,重塑香港高教卓越优势

全球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此次施政报告果断提出,将大学非本地生招生限额由40%提升至50%,并为研究院课程提供更大弹性,这绝非简单的“扩量”,而是旨在通过结构优化,撬动香港高等教育的量、质双飞。此举的核心,是以更开放的姿态,将香港打造成国际人才蓄水池,吸纳全球顶尖与稀缺人才,形成“高端引领、优中选优”的良性循环。

为迎接全球英才的涌入,报告不仅着眼于“引得进”,更用心于“留得住”。从增拨宿舍基金、规划“大学城”蓝图,到解决“一宿难求”的现实痛点;从设立“留学香港专班”、打造“World-class Campus”全球品牌,到构建“学、研、住、行”一体化的优质生态——这一系列组合拳,展现了香港延揽人才的全链条思维。此举精准对标QS等国际大学排名的核心指标,有望推动香港多所高校在全球排名中稳步攀升,形成“声誉引才—人才促研—科研转化—转化增誉”的良性飞轮,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亚洲乃至全球教育中心的磁吸力,让香港成为“国际人才之都”。

二、 以双轨并行为抓手,优化人才供给多元结构

一座城市的活力,既需要顶尖的科研创新人才,也离不开精湛的技术技能专才。报告着力推动应用科学型大学发展,深化其与大湾区职业院校的合作,打通了“技能—资历—就业”的跨境动脉。这不仅能为香港建造、养护、智慧物流等支柱产业精准输送“新鲜血液”,更能参照新加坡等地的成功经验,与“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等政策联动,形成“留学—就业—定居”的完整闭环,极大增强香港对全球人才的黏性。

与此同时,面向未来,报告更以前瞻性眼光布局数字教育。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中小学人工智能(AI)教育,规划数字教育发展蓝图,这不仅是教会孩子如何使用AI,更是要培养他们与AI协同创造未来的能力。此举与高中数理课程改革同步推进,精准对接国家“新工科”发展导向,旨在为未来社会培养兼具数据素养、工程思维与人文关怀的复合型栋梁。

三、 以价值塑造为根本,筑牢爱国爱港教育之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施政报告对此着墨甚深。其通过更新国安教育课程框架、推出内地考察路线、开展国民教育视学等举措,构建起“课程—实践—评估”的完整育人闭环,旨在推动青少年从知识上的认知,升华为情感上的认同、价值上的自觉与行为上的实践。这不仅是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更是对香港教育大学等本地院校长期深耕国民教育与“大思政课”建设努力的积极呼应与系统升华。 它将一线教育工作者多年来的宝贵探索,汇聚并巩固为特区层面的制度性成果,清晰地展现出官学协力、共育新人的坚定决心。

国之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报告提出改革教师注册制度、落实《教师专业操守指引》,将专业能力与政治素养并重,确保教师队伍的纯洁性与专业性,是牢牢把好人才培养“第一关”的关键之举。这一系列举措,深刻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在关键处用力,在要害处发声,确保香港教育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行稳致远。

四、 从香江之畔到神州大地:教育强港与教育强国的双向奔赴

香港的教育发展,从来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此次由施政报告带动的教育改革,未来将产生深远的协同效应,以实现香港进位与国家增益的同频共振。

其一,香港是国家教育创新的“试验田”。 “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使香港能与内地形成国际招生的错位互补:香港面向欧美延揽优质生源,内地则可强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同服务大国外交与民心相通。香港在国民教育领域的实践经验,亦可为内地“大思政课”建设提供鲜活的案例参考。    

其二,香港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桥头堡”。港校研究院扩招应聚焦国家战略急需以及相关 “卡脖子”领域,将助力香港在前沿科技上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突破,并依托大湾区的庞大市场,加速“从1到N”的产业化落地,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支撑。

其三,香港是中华文化传播的“超级联系人”。 借助高度国际化的学生群体,香港能以更亲和、更生动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而通过优化国际学校布局,吸引更多跨国企业高管携家落户,则能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人文纽带,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结语

当国际学生在港大的实验室里参与量子计算的尖端攻坚,当大湾区的职专学子在香港的智能制造车间实现“毕业即就业”,当AI教育的优秀课件从香港的智慧课堂走向祖国内地的乡村学校……一幅教育强港、教育强国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凭借此次施政报告擘画的宏伟蓝图与系统推进,香港定能奏响“兴人才、旺百业”的时代强音。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香港必将为“一国两制”的行稳致远注入不竭动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史诗,书写下璀璨夺目的香港篇章!

(作者系香港教育大学助理副校长(区域拓展),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蓝皓源 校对:杨晨 监制:张晶晶
桦加沙增强为台风 天文台料下周三最接近香港
卓永兴:AI效能提升组今年11月制订计划及时间表
中国科学家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勒福赞奖”
习近平就尼泊尔国庆向尼泊尔总统鲍德尔致贺电 李强向尼泊尔临时政府总理卡尔基致贺电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