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港科教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汉举办-紫荆网

鄂港科教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汉举办

日期:2025-10-10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10月9日上午,武汉国际会议中心高朋满座,精英荟萃。以“融合·创新·发展”为核心的“鄂港科教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此隆重举行。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香港、内地及新加坡的顶尖高校代表与权威机构专家,包括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教育大学、新加坡庭步苏大学、武汉大学、南昌航空航天大学、福耀科技大学等十余所知名学府,以及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等关键推动力量,共同就鄂港两地乃至国际间在科教、产业、人才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展开了一场高规格、前瞻性的思想碰撞与战略对话。

论坛聚焦于“鄂港共建四大平台”——即科研协同平台、学生交流平台、人才教育平台与创新创业平台,旨在探索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与产业无缝衔接的新模式,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学术与智力动能。

深度解读:权威声音勾勒合作路径

在主题演讲环节,多位重磅发言嘉宾从政策、实践与展望等多维度,为现场来宾描绘了一幅清晰的合作路线图。

聚焦国际视野,推动“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中教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主任张靖先生在以“新形势下国际教育学分互认人才培养”为题的演讲中,深度分享了中美省州立高等教育合作的宝贵经验。他特别指出,在当前全球格局下,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双向战略。张靖主任强调:“我们不仅要鼓励中国学生放眼世界,更要通过建立高效的学分互认体系与质量保障标准,优化来华留学环境,吸引更多国际学生选择中国,将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模式与智慧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001

把握香港机遇,深化鄂港高教融合

香港教育大学助理副校长李辉博士的演讲“抓住历史新机遇,促进鄂港高教融合与创新发展”,成为全场焦点。他基于香港2025年施政报告中关于发展教育枢纽的宏伟蓝图,系统剖析了香港高等教育在国际化师资、课程体系、科研创新及质量管理方面的显著优势。李辉博士表示:“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并促进鄂港融合,香港教育大学及香港兄弟院校将逐步扩大在内地的招生名额,为更多优秀的湖北学子提供享有世界一流教育的机会,并为两地师生交流、科研合作开辟更广阔的通道。”

李校长

借鉴成功范式,引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新加坡庭步苏大学董事会主席、香港城市大学知识产权平台运营官范士亮博士以“新加坡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介绍”为题,带来了宝贵的国际经验。他深入阐述了新加坡高等教育如何通过“学术-产业-政府”三元协同的模式,精准塑造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范士亮博士的分享,为鄂港两地构建更具弹性和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机制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样本。

03

借力政策东风,构筑经济教育协同生态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秘书长朱蕻先生发表了“借施政东风,筑合作桥梁,鄂港经济教育协同发展新机遇”的主题演讲。他敏锐地指出:香港教育正步入一个历史性的新发展时期。朱蕻秘书长呼吁:“鄂港两地的高等教育工作者与产业领袖,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窗口,充分发挥湖北的产业基础、科研人才优势与香港的国际化和金融中心功能,共筑一座坚实的合作桥梁,实现经济与教育的同频共振、协同发展。”

04

立足本地实践,推动人才培养机制互通

武汉大学杨文博博士在“鄂港大学生培养与交流”的演讲中,对内地与香港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他精辟地总结了两地教育模式各自的优势与特长,并提出了一系列务实建议,强调未来应在科研项目联合攻关、课程资源共享、创业孵化平台共建及学分互认等多个层面同步发力,实现鄂港大学生培养的“双向赋能”与“深度融合”。

05

论坛成果与未来展望

本次论坛不仅是思想的盛宴,更是行动的起点。与会各方在交流中凝聚了共识,在探讨中明确了方向。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鄂港科教产业合作进入了一个机制化、平台化的新阶段。未来,在各方力量的共同推动下,鄂港两地将以共建的四大平台为依托,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领域结出更多硕果,共同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科教创新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李博扬 校对:刘雨桐 监制:连振海
2025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500亿件
巾帼共绘新时代
农融会见香港传媒高层内地参访团一行
运输署吁勿误信港车北上虚假信息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