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政贤力量举办了《民间施政报告2025/2026》新闻发布会暨交流会,以“加快改革 识变求变”为主题发表了《民间施政报告2025/2026》,提出了156项政策倡议。政贤力量荣誉顾问、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黄玉山教授应邀主礼,并致辞勉励起草委员会成员,与在座各位共同见证政贤力量第十一份《民间施政报告》的发表。起草委员会五位政策范畴召集人--李碧仪议员、洪为民教授、陈捷贵先生、陈伟松先生、周伯展医生,以及一众起草成员和来宾出席,场面热闹。

过去十年,政贤力量一共发表了十份《民间施政报告》,向特区政府递交了十份《行政长官施政报告建议书》,当中超过一半的政策倡议获得特区政府重视和接纳,实在令人鼓舞。今年,政贤力量不忘初心、再接再厉,邀请了超过100位顾问团成员、业界精英、青年才俊及学生,组成《民间施政报告2025/2026》起草委员会。起草委员会主席由政贤力量主席苏祉祺博士担任,李碧仪议员、江玉欢议员、洪为民教授、陈捷贵先生、陈伟松先生、杨全盛教授、林力山博士、姚柏良议员、张欣宇议员、吴德龙先生、岑浩璋教授、周伯展医生分别担任各政策范畴的召集人,就“良政善治及政府效能”、“青年发展及地区行政”、“人力资源及社会福利”、“粤港澳大湾区及北部都会区”、“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金融发展”、“创新科技及工业”、“房屋及土地发展”、“文化、体育及旅游”、“交通运输及物流发展”、“税务政策及财政预算”、“教育政策”及“医疗政策及医疗产业”共十三个政策范畴,提出了156项政策倡议,结集成《民间施政报告2025/2026》。《民间施政报告》汇聚了青年才俊力量,集结了跨界别、跨世代的智慧,为特区政府良政善治出谋献策,供社会各界参考,期望起抛砖引玉之效。更重要的是,透过政策倡议的起草过程,为落实“爱国者治港”培育和储备更多优秀的政治及管治人才。
为了向特区政府建言献策,政贤力量早前已将《民间施政报告2025/2026》的内容编制成《政贤力量-行政长官施政报告建议书》,提交予行政长官、政务司司长及副司长、财政司司长及副司长、特首办主任和特首政策组组长。七月二十二日,政贤力量主席苏祉祺博士带领各政策范畴召集人及起草委员代表,拜访特首政策组,与关家明副组长及一众特首政策组成员会面,简介主要的政策倡议。政贤力量已连续三年向特首政策组推介主要的政策倡议。
政贤力量主席苏祉祺博士致欢迎辞时,首先感谢黄玉山教授百忙中担任主礼嘉宾,并致辞勉励起草委员会成员。苏博士强调,今年的《民间施政报告》以“加快改革 识变求变”为主题,旨在激励行政长官、问责官员、公务员团队以及社会各界,建立坚定的改革创新精神和意志。苏博士指出,世界在变、时代在变、历史大潮在变,香港必须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展开全面而深入的改革;同时要落实“以结果为目标”的施政方针,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否则只会落后于人,最终被时代淘汰。苏博士强调,香港需要更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国家同进同行,做到“识变、应变、求变”,这样才能不辜负国家和市民的期盼,才能推动香港迈向“良政善治”,才能落实习主席在香港回归20周年典礼上提出的“四点希望”和“四个必须”。政贤力量作为建设香港的积极力量之一,将继续为政府有效施政出谋献策,为落实“爱国者治港”培育和储备更多优秀人才,共同建设更美好的香港。

主礼嘉宾黄玉山教授致辞时强调,推动社会变革,除了政策上要跟得上时代,制定政策及执行政策的人也要跟得上时代。黄教授肯定政贤力量自2014年成立以来,致力于培育各类型优秀人才、扎实地培养管治人才的成果。黄教授相信,起草过程让一众起草委员磨砺了加快改革的决心,充实了识变求变的思维。《民间施政报告》不但提出了很多政策倡议获特区政府重视和接纳,而且为香港培育了不少优秀管治人才,成为青年管治人才的摇篮。黄教授鼓励大家继续努力,成为香港未来的中流砥柱,为香港迈向良政善治、落实爱国者治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民间施政报告2025/2026》提出了156项政策倡议,重点倡议节录如下:《报告》提出,改革行政会议及咨询组织。政贤力量建议政府,改革行政会议的角色定位,使行政会议作为行政长官的政治决策团队,并起政治领导作用。非官守成员有责任领导其所代表的政党、专业团体、社区组织、机构响应行政长官的决策,建立由上而下、从政府内部到基层组织的强而有力的管治团队网络。此外,建议政府建立清晰的高层次政治人才培养梯队,委任优秀人才担当各个咨询委员会和法定组织的领导岗位,装备他们未来晋身管治问责团队。

《报告》提出,善用河套机遇、实验制度创新。政贤力量建议政府在河套深港合作区试行“深圳税赋、深圳福利”跨境人才计划,定向税收衔接,允许河套区内的特定科创企业聘用深圳居民,个人所得税按深圳标准缴纳至深圳市财政,社会福利纳入深圳社保体系,推动河套区发挥科创枢纽角色。同时,建议特区政府向中央政府争取“河套医药自由港”定位,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河套跨境医药产品管理条例》。

《报告》提出,革新市区重建模式。政贤力量建议政府与市区重建局商讨,更广泛善用“一地多用”模式,规划集人才住房、产业园区、专业服务商区三合一的商住结合项目,以提升市区重建局的财务可持续性。政府可促成有意来港落户的龙头企业与市区重建局合作推动项目,并视乎需要以“一企一策”提供额外政策优惠支持。
《报告》提出,推动基层医疗发展、革新医疗融资。政贤力量建议政府优化“自愿医保计划”,将更多中医服务纳入保障范围,并为市民购买医疗保险提供额外诱因,研究为基层市民提供1:1配对供款,为市民建立长远且可持续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