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尚宏
作为反映特区政府直接投入的民生资源,公共房屋(简称“公屋”)是一块一直受人关注的“蛋糕”。在现时香港经历经济转型期的阶段下,只有把有限的蛋糕准确送到真正有需要的人群的手上,才能保障香港基层市民的安居乐业。如何把这个蛋糕做大,又如何把这个蛋糕分配好,一直都考验历届特区管治团队的政治智慧。
首先,要想更多的人分到蛋糕,把蛋糕做大才是硬道理。早在2014年,特区政府就公布新的《长远房屋策略》。为了逐步扭转目前房屋供求失衡的局面,当时的《长远房屋策略》曾经提及两个策略性目标:第一是加建新公屋,善用现有公屋资源;第二是加建资助出售单位,丰富资助自置居所(例如居屋)的形式并促进现有单位在市场流转。在今届政府的努力下,公共房屋建屋量再次取到进展。
本年度的公营房屋总建屋量预计约为26300个单位。根据2025年6月的预测,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委会)及香港房屋协会(房协)于2025/26年度至2029/30年度(五年期)的公营房屋总建屋量预计约为166600个单位,当中包括约110100个公屋/“綠置居”单位和约56600个其他资助出售单位。連同“简约公屋”类别在内,未來五年总体公营房屋供应量将达197000伙,较本届政府上任时增加超过85%。
其次,当政府把蛋糕做大以后,就离不开蛋糕的有效分配。能否把蛋糕做出准确的分配,这涉及政策公平。衹有不断地优化分配机制,才能确保蛋糕没有送给“错误的人”。为了提升市民的信心,今届特区政府在打击濫用公屋的层面加强了工作。
由2022年7月至2025年6月底,政府已收回约9000个公屋单位,相当于兩个启业邨的单位总數目,节省了90 亿元以上的建筑费用。与此同时,自今年1 月15 日推出“举报濫用公屋”奖励计划以來,截至7月底,房屋署收到约8200 宗有关濫用公屋的举报,整体举报數目比去年平均增加超过17%。当中约3500 宗的举报者參与相关计划。
蛋糕做大了,蛋糕分配好了,相关成效就会逐渐显现出来。截至2025 年6 月底,在过去12 个月获安排入住传统公屋或简约公屋的一般申请者的综合輪候时间由上一季的5.3 年下跌至5.1 年。自本届政府上任以來,輪候时间持续下跌,由上任前最高的6.1 年,缩短至5.1 年。长者一人申请者的综合輪候时间亦下降至3.1 年。政府的目标是将公屋综合輪候时间在 2026-27年度回落至 4.5 年。
期待政府继续用心经营房屋政策,能让更多市民受惠。此乃德政,德政自在人心。
(作者系香港青年时事评论员协会成员,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