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专稿】《哪吒2》破局:中国动画的文化觉醒-紫荆网

【紫荆专稿】《哪吒2》破局:中国动画的文化觉醒

日期:2025-03-02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北京 王温懿

据猫眼专业版实时票房数据显示,《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在内地上映仅17天,已突破百亿(人民币)大关,是中国首部百亿票房电影,在香港首日票房则报收600多万港元,甚至从一众好莱坞电影中杀出重围,名次在全球影史票房榜上不断跃升,已拿下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位置,以突破所有人预期的方式宣告了“国漫”的崛起。从被誉为“国漫”春天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到以《白蛇:缘起》为开端的“神话宇宙”,再到如今《哪吒2》,从中能梳理出中国当代动画发展的一条路径,即立足当下、回归“经典”,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以动画想象力重塑文学经典活力,展示中国当代价值观。

传统与当代交融,动画演绎价值新篇

商业电影内容为王。所谓内容,不仅是指叙事层面的技巧,更关乎民族文化传统与时代精神内涵。中国动画通过对传统文学的改编,不断使经典文本适配当下语境。透过中国动画电影,可以清楚地观测到中国动画人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实现“中国故事”的继承与创新。

11111
2月11日,在澳大利亚悉尼,观众在《哪吒2》巨幅海报前拍照(图:新华社)

以《哪吒2》为例,故事内核从中国传统哲学观、宇宙观中汲取养分,并与当代社会实际相结合,续写新时代下有关“我”的思辨。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我”在集体中的融合与顺从,而新文化运动以来,“我”的意识逐渐凸显。当今,面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我”在与社会的矛盾、抉择中变得更加复杂。同当下青年一样,在困境面前,哪吒时而具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雄心壮志;时而又会陷入自我怀疑;时而睚眦必报;时而又心怀大义。魔童哪吒可以看作是当代中国青年的一种塑型,既有超越自身经验得悟大道的灵性,又有宁死不屈追求自我的个性,还有自我怀疑和报复他人的人性之恶。可以说,哪吒展示的“我”是真实、丰富、复杂的。

《哪吒2》大破天元鼎及其后的大战段落,刻画了以哪吒、敖丙为核心的战队凝聚力,是对以“仁”为思想根基的道德共同体的具像化。区别于日、美动画中的套路,该片没有将终极正义的实现归于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去呈现由觉醒者带动的集体担当,这与当代中国价值观高度契合。在这部作品的背后,是中国动画人参与建构中华民族文化主体的自觉。该片在票房与口碑上的全胜,更令动画媒介在继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方面彰显了优势。

神话宇宙启新程,国产动画破局前行

目前,在国产动画的产业格局中,追光动画与光线传媒这两家公司分别开辟了传统文学改编动画的创作版块,以中国古代神魔小说、志怪小说等为改编文本,其核心受众群体是“二次元”爱好者,那些耳熟能详的神仙妖怪也多被塑造成“燃情”青年的形象。自2019年《白蛇:缘起》上映以来,追光动画已陆续推出《新神榜:哪吒重生》《青蛇:劫起》《新神榜:杨戬》《白蛇:浮生》等多部神话文学改编的动画作品,而“聊斋”系列也被纳入该动画公司的最新创作计划。除《哪吒2》外,光线传媒旗下的“彩条屋”还曾参与出品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姜子牙》等。与追光动画相比,光线传媒的动画作品在改编经典这一赛道上稍显劣势,但由《哪吒2》卷起的这股“神话热浪”,仍为光线传媒扩大动画的“神话宇宙”版图提供了契机。

“神话宇宙”的路径令中国动画明确了相较他国的创作优势。以日本为例,作为动漫产业大国,日本至今仍主要沿用20世纪80年代以降的“媒体组合”模式。由此衍生的“制作委员会”制度更是见长于产业化的作品输送,能够深耕受众需求从而扩大市场。但这一制度却因牵涉IP归属、收益分账等问题,限制日本动画IP的繁荣。中国动画背靠丰富的文学宝库,既能通过充满浪漫幻想的神话题材激发国产动画的想象力,也不存在IP版权纠纷、创作资源受限等问题。所以,在“国漫”崛起的征途中,开发中国动画的“神话宇宙”势在必行。

神话宇宙的开发需要过硬的技术,《哪吒2》则证实了国产动画技术的进步。比如,该片采用了田晓鹏的《深海》团队自主研发并开源共享的粒子水墨技术,还原了水的灵动与质感。值得一提的是,《深海》曾以三维CG动画再现了传统水墨画的意境美,从而获得了第73届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儿童单元国际评审团最佳长片提名、第9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入围资格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动画技术与艺术的高度。《哪吒1》继续启用《深海》技术团队,从电影美术、CFX特效、视效到音乐、声音后期,光线传媒与百余家中国企业合作,共同缔造了《哪吒2》的票房奇迹。

《哪吒2》的成功经验是否可批量化复制?就国产动画现下的产业环境而言,答案尚未可知。本著为国产动画“争一口气”的初衷,由上百家公司合力托举出的这部作品的背后,依旧暴露出中国动画“作坊式制作”生产模式的问题。目前,中国动画大多采用项目制的方式,创作者因动画项目而临时集结,需要一定时间去培养彼此的默契,因而较难实现团队的高速运营。并且,常见的动画公司也都保持著相对独立的创作理念,所以更难齐心协力。虽然《哪吒2》此次采用了“模块化管理”,将一个独立项目分为26个模块进行,来完成企业间的协同作业,但代价却是耗时5年,这与高质量的产业化创作需求之间存在冲突。中国动画想要借势《哪吒2》的“一战成名”而站稳脚跟,需要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与动画产业的内部整合。另外,动画人才后备军的建设也不容忽视,政府应鼓励动画立项,扶持原创动画,从“民间高手”中筛选优秀的创作人才。而制作公司则须打造有情怀的文化企业,大胆启用新人,增强团队黏性,保持开放式合作的态度。虽然“神话宇宙”为中国动画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发力点,使中国动漫市场看到了繁荣的希望,但产业化发展仍有待构型。

全民观影热潮,文化主体性的集体共鸣

21世纪初期,国产动画电影一直在不温不火的处境中夹缝求生。2015年,田晓鹏导演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横空出世,将“丧”与“燃”两种情绪统合于电影叙事当中,为孙悟空这一经典艺术形象注入了当代流行文化的活力,受到青年观众的追捧。该片公映期间,微博上出现了大量“自来水军”,以分享“N刷”纪录、发布“二创”等方式为影片宣传,扩大了作品的影响力。《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也在当时刷新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进入同年内地电影票房前十,打响了振兴“国漫”的第一枪。

0004
0014
0025
0034
《哪吒2》电影剧照

行业负责推出佳作,而票房实绩则由观众决定。《哪吒2》打破了“二次元”群体为主的固有观众结构,有望在未来创造出层次更加丰富的国产动画观众生态。截至2025年2月21日,《哪吒2》已攀升至全球影史票房第八,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在传播方面,“抖音”等短视频平台起到了强力的助推作用。短视频的算法逻辑可以调动平台用户的观影热情,激发广泛的参与式创作,不断为作品造势。

5G时代,短视频平台愈发注重信息的高效传送、用户的高度参与等,成为内地当下最主要的社交媒体。据《QuestMobile2024中国移动互联网秋季大报告》,2024年短视频行业流量稳步增长,用户规模突破10亿。短视频具有“便捷性”、“碎片化”、“互动性”与“个性化”等特点,从多个维度维护用户体验,内容投放类目更加多样,也更易建立同类话题的联动。在《哪吒2》的宣传上,各类短视频文案层出不穷,频频“造梗”,以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拼贴影片经典场景、角色“变装秀”等多种视觉内容,配以强指向性的简短解说,吸引大众眼球。短视频行业的流量经济促使更多账户持有者加入《哪吒2》的文案生产,量产的文案令用户的观看偏好在算法推荐的逻辑下逐渐趋同,制造了该作品的“霸屏”现象。有关《哪吒2》的多个信息层级持续叠加,调动了潜在观众的观影热情,而观众反复观影的行为则与实时更新的票房动态紧密关联。在2月17日的“抖音热榜”中,“《哪吒2》登榜全球影史前十”话题位列第一,足见大众对《哪吒2》世界名次的高度关注。不仅是一般用户参与讨论该片的商业成功,“央视新闻”、“人民网”等官方媒体的短视频账号也在平台上同步投放作品的票房数据。官媒的介入进一步激发了用户个体对相关话题的搜索意向,促使海内外各界华人团体加入到为《哪吒2》“打榜”的行列。短视频成为强化民族认同的媒介,观众在这一认同机制下被聚合,为作品买单。可以说,《哪吒2》成为“现象级”作品,是从制作者到观众、从官方到民间、从集体到个人的对中国文化主体性立场的一种确认。

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哪吒2》展示了动画电影在“中国故事”创作上的潜能,使相对边缘的“二次元”文化参与到主流叙事当中。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在欣喜于国产动画打开海外市场之余,还应更谨慎地思考文艺作品要向海外传递怎样的中国价值观的问题。如何在保持中国文化内蕴、中国精神底色的前提下,做好中国故事的海外传播。

《哪吒2》的成功“出海”使中国动画人充分意识到动画亦肩负著弘扬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使命。在中国动画神话宇宙正在构型的当下,创作者须精进民族文化资源的改写方法,深入挖掘经典文本的思想内涵,从而构想出传统经典对话当代中国的可行性思路。

(作者就职于中国艺研院摄影与数字艺术研究所,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5年3月号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郭孟琦 校对:周默 监制:张晶晶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