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在今年3月批出38个「监管沙盒」,不同企业、政府部门、研究机构陆续将他们的创新项目在香港的城市应用场景中试行。每次看到不同项目「落地」,更准确地说是「起飞」,都让我更肯定,只要提供适当的支援和土壤,不论是国际、内地还是本地的科研人才、企业,都能够在香港打出低空经济新天下。
本周我探访了招商局码头,实地了解招商局和航景科技联手打造的监管沙盒项目-「卫星导航干扰预警机系统」(Sentry Drone System for Early Alert of GNSS Interference)。系统可侦察空域,为无人机飞行例如无人机表演提供专属预测,将低空经济项目由配送、检测、表演等开拓至另一层次。我亦很高兴得悉项目的前线研发团队汇聚香港、印尼、巴基斯坦与内地的精英,而且平均年龄仅26岁。我与他们交流期间,完全感受到他们对科研的热诚,以及对香港的喜爱。
「哨兵」扫雷突破全球卫星导航技术限制
无人机能安全飞行关键在于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信号作定位,而信号的准确度亦会受机器硬件、电离层闪烁或其他人为因素等影响。
由航景科技推出的这个项目派出「哨兵无人机」为常规出动的无人机作先头部队,预先侦察需要飞行的空域有否受卫星导航系统信号不稳的因素影响无人机飞行安全。
要任务成功,「哨兵无人机」须自主定位,独立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团队自行研发及制作器材及基站,接驳「哨兵无人机」,让其可以单靠自身感应器定位。系统每次行动都会派出三架「哨兵无人机」,以8字形状的路线飞行,并作三角定位,将信号传送回系统的伺服器,再透过人工智能演算法,找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信号受干扰的区域。


立足香港、放眼世界的科技开创本小利大的低空经济商业模式
我很高兴得悉「监管沙盒」令这个由本地公司自主研发的项目在测试上更加方便,协助成就这项技术的推进,项目更已申请中国专利,涵盖香港。利用这项技术可预先确保飞行空域安全,避开信号不佳的范围,又或找出干扰源头,大大提高例如无人机表演的安全系数。我们有信心这系统成功「起飞」后,能减低无人机飞行的安全风险,让我们有空间与保险业界探讨减低无人机保费,裨益整个低空经济发展。
人才传承为香港引入智慧支撑
「卫星导航干扰预警机系统」的领军人物张谦华博士工程师(Angus)是以本地技术方案突破行业限制的专家,他带领的一班年轻团队大多在本地院校毕业后留港工作,希望在香港创一番事业。低空经济发展正为他们提供发展土壤,亦令本地人才库更多元化。Angus的团队为项目研发软硬件,而其合作伙伴--FlightPro 无人机顾问,则担任「飞手」将无人机带上天空。他们的本业多是民航机师,其中一名「飞手」告诉我,正因他们深知民航班机极易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信号影响,他们更认同「哨兵系统」的理念。香港受空域与地理限制,发展低空经济可能更具挑战,但只要在香港经历过充满高山低谷与密集式高楼大厦的地形洗练,将能成为所有无人机项目的独特履历。






「卫星导航干扰预警机系统」充份体现了「官产学研」的结合,由本地科研企业领头、招商局集团为系统提供了测试场地,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亦为项目提供了实验室的技术支援。值得一提的是,招商局集团表示会全力支持特区政府探索低空经济应用场景,配合特区政府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透过实证测试和场景落地,为制定行业标准提供依据,并为政策推行积累实务经验。
「监管沙盒」自三月推展至今,已有不少项目「起飞」,涵盖食物配送、工地安全、道路巡查、斜坡监察、基建勘察、紧急救援等。低空经济不只局限于物流配送或无人机表演,亦可发展无人机防卫侦测干扰源作飞行修正,深化低空经济在香港的长远发展。我非常期待继续与大家分享更多低空经济在协助香港开发新经济增长点背后的有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