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穆家骏
珠江之畔,木棉盛放。周日晚上,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在广州盛大举行,作为港区全国青联委员,当《天海一心》的旋律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响起,笔者深深感受到这场体育盛会已超越竞技本身,成为新时代中国向世界展示文化底蕴、科技实力与发展理念的动人窗口。
开幕式以“水”为脉络,勾勒出岭南文化的独特韵味。一滴水珠从高空滴落,在巨型屏幕泛起涟漪,瞬间化作奔腾的珠江,串联起粤剧、龙舟、醒狮等岭南元素。地域特色与民族文化在“水”的意象中和合共生,这不仅是艺术表达的创新,更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生动诠释。当香港青年歌手与内地演员同台演唱《气势如虹》,粤港澳三地画面在舞台交叠。这一刻,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已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成为了可感可知的情感共鸣。
如果说文化是灵魂,那么科技就是赋予这个灵魂以震撼表现力的翅膀。科技赋能下,传统文化焕发全新生命力。3台来自深圳企业的全自主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敲响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8件战国青铜句鑃仿制品,拉开十五运会开幕式大幕,而机器人手持击槌奏响开幕曲《彩云追月》,更令这场融合5G、超高清、三维立体舞台技术的视听盛宴走向高潮,其中展现的,不仅是古代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更是一个创新大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坚定步伐。以科技元素融入人文叙事,引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开幕式的每个细节都在诉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运会是全国体育健儿的“大团结”,更是全体中华儿女精神面貌的“大阅兵”。来自全国各地,包括香港、澳门的运动员们,汇聚在同一片赛场,为荣誉而战,为梦想拚搏。这种“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同频共振。
尤其令笔者感触的是,全运会首次由粤港澳三地共同承办,粤港澳三地的运动员组成一支庞大队伍,在开幕式压轴登场。这不仅是对大湾区协同发展成果的肯定,更是中央对香港的信任与支持。作为香港青年,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在赛场上争金夺银,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舞台上展现香港青年的担当与作为。
开幕式上的港澳元素令人注目。全运会火炬最后一棒由香港“剑神”张家朗、广东“跑神”苏炳添,以及在2022年杭州亚运会女子赢得长拳项目金牌的澳门选手李祎共同点燃,诉说着“一国两制”的生命力,国家的每一个进步都凝聚着全体中华儿女的奋斗,港澳青年正与内地同胞一道,共享国家发展的荣光。全运圣火照亮的,不只是体育赛场,更照亮了一个文明古国走向复兴的康庄大道。这种自信,源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成于新中国70余年以来的不懈奋斗。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这场开幕式向世界传递的,是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中国形象,是一个对自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满自信的中国姿态。
(作者系全国青联常委、湾仔区议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今日热搜
本周热搜
本月热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