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编辑部
当金风拂过尖东海傍,鲜艳的五星红旗与紫荆花旗交相辉映,新中国七十六华诞的喜庆氛围洋溢在香江的明丽秋光里。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本届特区政府新一份《施政报告》带著市民期盼如约而至,为香港的发展勾勒出清晰而坚实的蓝图。
这份以“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为主题的施政报告,聚焦“强优势、补短板、惠民生”,将一系列举措落到实处。从成立行政长官牵头的“北都发展委员会”,到筹设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从推进3万套“简约公屋”建设,到打造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链,每一项政策都直指香港的发展痛点与民生需求,是对“由治及兴”的有力回应。
香港发展成就的最新数据,也为这份施政报告增添了亮丽的底色。在《2025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香港重返全球第三位;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全球创新指数里,“深港穗”集群首次跃居百强创新集群榜首。金融领域更是成绩斐然,截至今年8月底新股集资额累计达1,350亿港元,全球排名第一,而在金融中心指数排名中维持世界第三位,在亚太区继续居首。人才方面,超23万人才已通过各项计划来港发展,高才通计划续签率达55%,95%获批者月薪高于香港收入中位数。创科领域同样亮点纷呈,1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港落地,河套香港园区首三座大楼迎来生命健康、微电子企业入驻;全港首间大型电动车电池回收设施明年将在环保园启用,28个氢能试点项目涵盖巴士与加氢站,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链正联动大湾区布局。
《施政报告》的深意,不仅在于总结过去的成就,更在于为香港的未来发展搭建长效框架。北部都会区建设有了具体的机制和法律保障,古洞站与洪水桥站工程有序推进;30亿港元“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计划”将吸引全球AI顶尖人才汇聚,“新型工业加速计划”申请门槛下调至1.5亿港元,为产业发展精准铺路;民生领域也不断传来好消息,公屋综合轮候时间从6.1年缩短至5.1年,今年底将有1万套“简约公屋”启用,第三所医学院筹备进入最后阶段。
报告中“出海专班”的设立,更是体现了香港对接国家战略的主动。专班与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合设10亿美元基金,支持企业拓展中东市场,同步深化与东南亚交易所合作,以国际调解院总部落户、巩固债券中心地位等举措,筑牢联通全球的国际枢纽;整合驻内地办事处及贸发局等资源,组建一站式平台提供跨境结算、财资中心设立等服务,配合已成立的“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督导组”,夯实服务国家开放的超级联系人角色;联动香港国际机场东莞空港中心等基建,围绕港深西部铁路建设与港珠澳大桥“无感通关”试点推进,打造驱动大湾区协同的核心引擎。在国际、国家与区域发展中,香港的枢纽价值愈发凸显。
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亦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这份施政报告既是香港全力“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加快迈向“由治及兴”的进程表,也是香港与国家同频共振、抢抓时代机遇的新起点。在“一国两制”的保障下,香港正以坚实的步伐,向著更加美好的未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