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9日,在环境事务委员会会议上,笔者就“环境及生态局局长就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作出简报”作出提问。
现届特区政府因应过去数月社会反映的意见,认为当前经济环境充满挑战,加上经济转型带来的压力,并考虑到各项减废回收工作已见明显的效果,因此决定维持暂缓实施垃圾收费,而循其他方向推动全民减废和分类回收。
特区政府未来废物管理的方向和措施如下:
(一)多用宣传教育,改变市民行为,打造绿色生活文化
(二)持续完善回收网络
(三)紧密与行业协作
(四)善用市场力量发展环境基建

图片来源:2025年9月29日环境事务委员会
笔者认同局方表示,垃圾收费只是工具,而特区政府的目的是推动减废回收。其中,笔者认为今年 7 月通过的《2025年促进循环再造及妥善处置产品(杂项修订)条例草案》(《条例草案》),为“市场主导模式”的生产者责任计划订立共同法律框架,是一项有效的替代手段。该共同法律框架,要求生产者承担责任,并透过回赠机制鼓励市民参与回收。
🟢问题一🟢
局方决定维持暂缓实施垃圾收费,同时亦正就制订电动车电池和塑胶饮料容器及纸包饮品盒生产者责任计划的附属法例,咨询业界,并计划于2026年内咨询本委员会;
🔹公众关注政府政策的持续性,局方能否清楚解释暂缓实施垃圾收费后的替代方案及时间表?
🔹关于局方将就附属法例的制订咨询本委员会的计划,可否提供更明确的时间表?
当局回复:
🔸生产者责任计划是推动减废回收的其中一个重要手段,透过行业参与,接受度比较高
🔸预计2026年年中将向立法会提交相关计划进行讨论
🟢问题二🟢
不少市民反映,住所的物管回收设施是他们最方便的回收点,但现时特区政府推动物管业界签署的《减废回收约章》(《约章》)不具法律约束力,而物管业界亦未被纳入《条例草案》规管范围;
🔹当局有否计划提交曾拟修订的《废物处置条例》(第354章),规定物管业界必须分类收集常见的可回收物?
当局回复:
🔸《约章》参与率相当高,目的是让物管业界及市民更乐意参与环保工作
🔸将根据《约章》的实施情况,再探讨是否以法律形式强制物管业界参与回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