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李家超
我在9月17日发表了任内第四份《施政报告》,主题为“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深化改革”是方法和行动,“心系民生”是初心和目标,“发挥优势”是策略和手段,“同创未来”是希望和愿景。
今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这份《施政报告》既是香港全力拼经济、谋发展、惠民生、加快迈向“由治及兴”的进程表,也是香港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实现突破新局面的策略部署。

本届政府持续深化改革
三年多前,我在参选政纲提出:“我们必须有变革精神”、“要进一步革新”,要建立“以结果为目标”的政府。
上任三年多以来,我积极推动政府与社会以不断改革求变为重心,我们以市民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主轴,以发展改善民生;我们在社会和政府都建立改革意识,在不同范畴巩固坚实基础,涵盖“一国两制”的实践建设、政府治理、经济发展、民生照顾等。
我重视长远规划和系统布局。我在去年《施政报告》中阐述了改革理念和发展目标,今年的《施政报告》以进一步深化改革为主基调,以策略部署贯穿全篇多个范畴,包括进一步强化治理体系、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产业发展和革新、改善民生福祉等不同领域。
进一步强化治理体系
2022年7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本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向我们提出“四点希望”,第一点便是“著力提高治理水平”。为进一步强化治理,我在今年《施政报告》宣布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并强化公务员评核机制。
在《2025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香港于“政府效率”排名世界第二,反映香港公务员整体是一支优秀的队伍,亦体现本届政府与公务员共同努力推动改革的成果。政府执行部门和人员不少,为避免个别问题影响社会对政府的整体信任,或对广大尽忠职守的公务员造成不公,我提出建立部门首长责任制,将部门出现问题时查找不足、厘清责任归属的机制系统化和制度化,从而强化部门首长的责任担当,推动其建立有效管理团队与运作系统,同时将司局长政治问责和公务员行政问责更好衔接起来。
我亦会成立“AI效能提升组”,统筹和指导各政府部门有效应用AI技术,并研究重组不合时宜的工作流程,推动科技革新。同时,在重视防范安全风险的意识下推进AI+发展,落实AI政务,并促进AI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在深化改革的主基调下,《施政报告》主要围绕两大主轴——经济和民生。
大力发展经济 发挥“一国两制”优势
“一国两制”具有显著制度优势和强大生命力,是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安排。“一国两制”下,香港同时拥有国家机遇和国际机遇的双重叠加优势。过去在发挥“引进来、走出去”独特优势时,我们较著重“引进来”,但香港未来的新机遇将更聚焦在“走出去”。这一转变源自全球贸易秩序重塑背景下,全球对“中国制造”产品需求持续加大,内地企业不再聚焦单一国家,而转向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香港将全力发挥作为出口平台的优势,服务内地企业“出海”,创造商机和经济回报。
《施政报告》在发展经济部分分别以“加快发展北部都会区”和“产业发展和革新”专章,阐述政府在发展北部都会区(北都)和产业革新方面的策略部署和具体行动。
北都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具有庞大潜力。经过政府过去三年的努力,北都的基本规划已出台,现时是加快发展期,是提速引入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最佳衔接期。我宣布提升北都发展的决策层次,成立由行政长官领导的“北都发展委员会”,简化行政流程,拆墙松绑,以新思维制订北都各发展区的营运模式,包括推动大学城建设,以及订立加快发展北都的专属法律等。政府亦会引入和培育产业,并制订优惠政策包,以更快、更灵活的方式与产业商讨落户细节,创造更多高收入的优质职位及提升生产力。
《施政报告》重点阐述了香港如何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包括驱动“引进来、走出去”作用、深化国际交往合作,以及继续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时提出系列措施,巩固香港国际中心地位,包括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以及国际创科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创造就业和收入,进一步推动总部经济,带来更多商机。我们亦会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建设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同时推动文体旅协同发展,让市民生活在经济蓬勃、文化活力的社区。

“民生”压轴专章 涵盖九大重要范畴
经济发展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关乎每个家庭、每位市民的温饱和幸福。《施政报告》另一主轴是改善民生。我一直强调,改善民生是我施政的最终目标:让市民有更好住房、“打工仔”有更多收入、长者有更好照顾、青年有更好发展。民生与经济息息相关,经济增长能创造就业和财富,为公共服务提供更多资源,是改善民生的基础;民生改善则带动社会需求,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经济与民生,两者相辅相成。
《施政报告》以民生为压轴专章,是整份报告中篇幅最大的一章,涵盖土地房屋、交通运输、医疗护理、社会福利、保障劳工、关爱共融等九个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范畴。
重点措施包括:持续增加公营房屋供应,丰富置业阶梯;持续造地,增加土地储备,满足大型发展项目、长期经济发展和市民住屋的需要;透过智慧绿色集体运输系统、推广自动驾驶车辆等便利交通出行;深化医疗改革,提升医疗系统的可持续性、强化基层医疗、增加医护人手、推动中医药发展和医疗创新等。
我们亦推出组合拳支援本地经济,包括支援中小企、支持发展多元经济、推动渔农业发展、推广宠物友善场景等。
同时,我们会透过系列措施支援和保障劳工,确保本地工人优先就业;继续精准扶贫,将资源投放在最需要帮助的人身上;在安老方面,我们会持续推广“居家安老为本、院舍照顾为后援”方针、加强院舍照顾服务、优化大湾区养老安排等。为应对社会高龄化挑战,政府将设立“社会高龄化对策工作组”。另外,我们会持续推动妇女发展、继续以组合拳鼓励生育、保护儿童和支援学童、加强支援少数族裔等。
为准备这份《施政报告》,我和团队用了约三个月咨询社会各界,举办了40多场咨询会,并走访社区,与市民深入交流,听取和吸纳大家对政府施政的想法和意见。这份《施政报告》采纳了大量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的意见,更结合了政府谋划和民间智慧,是我们共同为香港创建未来的策略部署。
过去三年,在政府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下,香港的多个全球评级和排名都显著提升。除了金融中心地位上升一位至全球第三、整体竞争力上升四位至世界第三、安全城市排名跻身十大至世界第七外,升幅最大的是人才竞争力排名,短短两年间跃升十二位至全球第四。香港公司注册数目和境外进驻香港的公司同创历史新高,市民家庭收入中位数更上升11%,增加三千港元。这些客观评级和数字,不但反映了香港经济前景光明和国际的信心,更彰显了香港在“一国两制”下长期繁荣稳定的强大生命力。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今天的香港,站在迈向“由治及兴”的关键节点,我们正处于不可逆转的经济转型期,是迈向经济更强大的必经过程。我们不能自满,也不应妄自菲薄。只要我们团结一致,改革创新,自强不息,我深信,我们的共同家园——香港必定更美好,东方之珠必定绽放更耀目光芒。我和团队会落实《施政报告》的理念,深化改革,心系民生,发挥优势,同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