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时而养,清凉一夏-紫荆网

顺时而养,清凉一夏

日期:2025-06-18 来源:紫荆养生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文|孙若涵

保定市中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

夏季阳气鼎盛,万物蓬勃生张,人体气血外达肌表,正是进行养生保健的黄金时期,符合《黄帝内经》中「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养生之法。而二十四节气作为古人观天察地的智慧结晶,为夏季养生提供了精准时间坐标。

夏气通于心。《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立夏节气伊始,天地阳气升腾,人体心火易动。此时应以清心火、养心阴为主,因此常以黄连、麦冬、莲子心代茶饮。饮一碗百合莲子羹既能润肺止咳,又能清心安神。《黄帝内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小满时节湿热渐重,常以鲜竹叶、石膏、麦冬代茶饮清心泻火,配合荷叶百合粳米羹健脾利湿。芒种时节地气蒸腾,此谓之长夏,此时阴邪最易困脾。《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出「脾主长夏」理论,长夏脾土当令,祛湿贵在运化,此时养生当注重运脾化湿,取荷叶、白茅根、芦根、红枣代茶饮,配合足三里穴位艾灸,可显著改善食欲不振、肢体困重等症状。饮一碗莲子芡实荷叶粥既能健脾醒胃,又可养心安神。随著节气变化,温度逐渐升高,夏至时节阳极阴生。《伤寒论》:「夏至之后,一阳气下,一阴气上也。」此时应注重滋阴,取麦冬、淡竹叶代茶饮,可起到清热除烦、养阴生津之功效。配合荷叶薏苡仁老鸭汤对于脾虚湿盛导致的食欲不振、身体困重等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小暑、大暑时节,热邪最易耗气伤阴,《黄帝内经》:「气虚身热、得之伤暑」。常以西洋参、麦冬、五味子,代茶饮益气养阴,或辅以石斛、玉竹收膏,此膏滋而不腻。也可将西瓜翠衣、粳米同煮成粥,加冰糖调味,即可清热解暑,又能生津止渴。

立夏时节天气渐暖,清晨进行太极拳运动是立夏时节最佳选择,舒缓的肢体运动配合呼吸既能调和气血,又可避免阳气外泄过甚。小满时节湿气较重,瑜伽、散步、游泳等运动既可增强肌肉耐力,又能帮助排出体内湿气。芒种时节配合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能有效疏通肝胆气滞。足底涌泉穴与地气相接,按揉涌泉可引火归元,夏至时节赤足慢走于鹅卵石,可起到养阴益肾作用。小暑、大暑时节天气炎热,运动时要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选择较为凉爽的清晨或者傍晚,并注意补充水分,防止中暑,此时可做一些水上运动,如游泳、水上瑜伽等,或者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车、太极拳、五禽戏等。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强调:「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夏季养生既要遵循「春夏养阳」的总则,又要把握节气转换的细微变化。从立夏的养心安神,到小满的清热利湿,从芒种的健脾化浊,到夏至的滋阴潜阳,每个节气都是天人相应的养生契机。通过中药、药膳、膏方的有机配合,辅以适时的运动导引,方能在炎炎夏日保持「阴平阳秘」的理想状态。

来源:紫荆养生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罗懿 校对:马又清 监制:黎知明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