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大湾区:东莞市政协委员王磊谈东莞AI变革-紫荆网

聚焦大湾区:东莞市政协委员王磊谈东莞AI变革

日期:2025-02-25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紫荆杂志(记者彭彦)2025年2月25日东莞报道:东莞市第十四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次会议将于‌2025年2月26日在市会议大厦开幕‌,会议持续至2月27日‌。25日下午,市政协委员们带着一线的鲜活民意,以饱满的热情向大会报到,东莞正式进入“两会时间”。

‌履职政协委员王磊就AI变革对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发表看法,并提出一系列建设性的建议。这些观点和建议无疑将为东莞未来的AI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王磊:东莞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东莞市委会委员、社会服务专委会主任,广东三鼎智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记者:您对东莞加快AI大模型赋能制造业升级的看法是?

王磊:东莞作为全球制造业重镇,AI大模型的融入是产业跃迁的必然选择。大模型可破解传统制造业中设计周期长、工艺优化难、供应链协同弱等痛点,推动东莞从“规模制造”向“智能增值”转型。个人认为东莞应当优先在电子元器件、模具设计、定制化生产等优势领域开展试点,建立“企业需求清单-技术攻关清单-政策支持清单”三单联动机制

记者:DeepSeek正式登陆东莞,且谈您对东莞应用的期待?

王磊:DeepSeek的技术落地应聚焦“扎根产业、反哺生态”,期待在东莞3C电子、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开发垂直行业模型,如PCB缺陷检测大模型、电池材料仿真模型;结合东莞实际,设立“制造业大模型联合实验室”,打造开源数据集和轻量化工具链,降低中小企业应用门槛。

记者:探讨东莞如何依托松山湖高新区和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打造大模型赋能智能制造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

王磊:个人认为应当以松山湖核心,依托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制造业大模型训练算力池,吸引算法开发商和科研机构入驻;以东部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为应用翼,在智能装备城布局“AI+产线”示范工厂,建立行业知识库共享平台,推动模组化解决方案输出;探索设立跨园区AI赋能基金,对“研发在松山湖、转化在东部基地”的项目给予叠加支持,以逐步行程协同机制。

记者:‌请探讨东莞在算力、安全等配套资源方面的保障措施,以及政策引导和上下游生态的建立?

王磊: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关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终,对于东莞在智能算力规模上有很明确的安排——力争到2027年实现东莞可调度使用智能算力规模10000P以上,也有很多关于算力卷的支持措施,算力资源保障上面应该算是比较充足的。在安全防护方面,个人认为东莞应当联合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建立数据沙箱平台,开发符合ISO/IEC 27001标准的行业数据脱敏工具;关于引导和上下游生态的建立方面,认为应当成立大模型产业联盟,制定设备接入、数据标注等行业标准,建设模型微调、测试验证等公共服务平台。

‌记者:请说说对东莞AI领域人才储备的看法,包括高端人才引进和本地人才培养?

王磊:个人认为,应当实施高端引进和本土培养“双轮驱动”人才计划。在松山湖设立AI顶尖人才工作站,对牵头国家级重点项目的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综合资助;推动域内高校(如东莞理工、高职院校)开设“AI+先进制造”交叉学科,与企业共建“数字工匠”实训基地。

记者:探讨东莞在AI商业模式方面的探索,如何降低工业企业使用门槛,形成协同生态?

王磊:个人认为可以采取“四步走”策略:一是构建普惠服务,政府购买头部大模型API服务,中小企业可通过“莞智云”平台按需调用。

二是营造共享经济,在模具、纺织等行业建立AI能力共享中心,按使用时长/效果付费。

三是实施价值分成,探索“技术服务商+制造企业”收益分成模式,在良品率提升、能耗降低等维度设置分成机制。

四是营造生态闭环,打造东莞工业大模型应用商店,建立解决方案认证体系和交易平台。

东莞在AI领域的发展不仅关乎城市自身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更对中国乃至全球的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东莞作为制造业大市,其AI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将为其他城市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借鉴。同时,东莞通过AI赋能制造业,也将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刘可熠 校对:叶青 监制:苏艺
“华服嘉年华”香港开幕 最大单体花灯亮相维港
乱港分子罗冠聪入境新加坡被拘
李强会见朝鲜外相崔善姬
新华社出图:这次是故宫!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