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孙东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即将在9月1日公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百强创新集群的最新排名结果。“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过去已连续五年排名全球第二,验证了大湾区的综合创科实力。近年来香港创科发展突飞猛进,正以强劲的创新活力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共同构建完善和具全球竞争力的创科生态。今年的排名能否延续以往的骄绩甚至更上一层楼,令人期待。
过往创新集群的排名主要是根据专利申请和科研期刊文章两大指标,反映了集群的成果转化和科研水平的能力。近年有越来越多的呼声认为创新创投的能力亦应考虑其中,以更全面反映集群的创新活跃程度。
就专利申请指标而言,香港特区政府近年来积极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在“产学研1+计划”等政策推动下,香港高校的生态正发生积极变化,专利申请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香港《知识转移年报》显示,香港五所世界百强大学在过去两年的申请专利数目按年增幅分别为27%和23.4%。此外,特区政府积极引进和支援有潜力和代表性的创科企业来港发展,开设研发中心和国际总部。以华为为例,其在港的研究院人数过去一年已激增至超过700人,华为亦成为过去区内贡献专利最多的机构之一。再加上香港高度国际化的环境、健全的法治体系、“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跳板等优势,香港正成为吸引国际资本和人才、汇聚成果转化的沃土。
从刊载在科研期刊文章指标上看,过往几年“深圳—香港—广州”论文发表数量均居世界前列,展现了扎实的科研基础和高水平的学术成就。而香港雄厚的基础科研实力无疑为此提供了重要支撑。香港院校在学术声誉与文献引用等科研影响力方面表现尤为突出,根据2024年由美国史丹福大学研究团队编制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名单,香港有1 534名学者入选“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彰显香港科研的国际影响力。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积极推动环球科研合作,成立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首两个平台分别聚焦医疗科技和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现正建设第三个InnoHK平台,聚焦可持续发展、能源、先进制造及材料领域,旗下的研发中心将于明年上半年成立。这些平台的建立有力提升香港在前沿科学领域的水准,强化了香港的国际竞争力。此外,为配合国家整体科技发展规划,我们已经完成在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组工作,15所新成立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已于今年7月1日起开始运作,国家科学技术部阴和俊部长近日亲临香港为这15所全国重点实验室授牌。
初创企业的蓬勃发展亦是“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创新活力和未来潜力的重要体现。根据研究机构Startup Genome发布的《2025年全球初创生态系统报告》,香港过去一年在全球排名前40的初创生态系统中被评为取得最显著的进步。近年来,香港特区政府强调“政、产、学、研、投”高效协作,先后推出了“产学研1+计划”、“新型工业加速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短短几年时间,政府的“创科创投基金”、香港科技园公司的“科技企业投资基金”以及数码港的“投资创业基金”已合共投资了约11亿3千万元于过百间本地初创企业,并吸引约183亿元的私人投资,其中“创科创投基金”过去一年完成的交易宗数超过了之前三年的总和。政府亦在“大学科技初创企业资助计划”下支援本地大学的团队创立科技初创企业,至今共有624间初创企业获得资助,涉及超过5.6亿元。香港各高等院校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纷纷推出支援计划推动创新创业。以香港城市大学HK Tech 300为例,过去几年总共投资了超过1 000家初创公司,其中80%为种子基金,20%为天使投资。特区政府亦正积极筹备推出“创科产业引导基金”,相信会进一步带动市场资金投资创科产业,驱动整个创科产业生态的蓬勃发展。此外,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成熟的金融系统和丰富的投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海内外资本正通过香港关注大湾区的创新市场,并且在香港设立创投资金和进行创投交易。
我相信,只要香港与大湾区兄弟城市互联共创,“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就一定可以傲视群雄。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消费市场、众多应用场景、强大产业转化能力及完整产业链,为科研成果落地提供沃土。为了助力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创新发展,香港特区政府与国家科学技术部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加快建设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安排》,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签署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跨境流动的合作备忘录》,与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签署了《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合作协议》,与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签署了《粤港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协议》,与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签署了《关于全面推进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的安排》。加上区内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及前海、南沙等合作区,香港必将为创新湾区增添新的魅力。
“不日新者必日退,惟进取也故日新”。环顾全球科技和产业革命日新月异,国际竞争亦日趋加剧。香港作为国家一支重要的科技力量,应坚持将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持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为实现2035年科技强国的伟大目标贡献香港力量。
9月1日将会是一个万众期待的日子!
(本文作者系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