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荆杂志(记者彭彦)9月1日东莞报道:8月29日下午,由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首届大湾区陶艺委员会作品邀请展”在东莞市棠美术馆盛大开幕。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主席汪晓曙、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左正尧、棠美术馆馆长黎俊杰以及众多陶艺艺术家出席开幕式。
展览以“在地性与全球化的陶艺生态”为主题,集中呈现白明、左正尧、仓慧等30余位当代陶艺家的近百件精品力作,通过多元视角探讨传统技艺与时代创新的融合路径,为大湾区文化发展注入新的艺术活力。
学术与艺术的深度碰撞

开幕式现场,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棠美术馆馆长黎俊杰致辞中表示,本次邀请展作为大湾区陶艺委员会的首届展览,具有开创性意义,棠美术馆有望能够成为‘大湾区陶艺委员会’专题展览的固定举办地,至少延续3-5届。期待后续每一届展览中,都能有更多新生力量加入,实现更高水平的突破与创新。”
陶瓷艺术承载着文明的印记、时代的精神,作为一位深耕陶瓷艺术的创作者以及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左正尧则表示,本次展览虽展品数量有限,却集中呈现当代中国陶艺发展与学术的高度。
展品涵盖陶、瓷两类材质,囊括公仔、器皿等形态,兼具文化信仰表达、颜色釉彩创新与装置概念融合,风格多元,其中更有5件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真实展现当代湾区陶艺的在地风格、学术背景与人文情怀,而近年湾区陶艺创作在烧成技术与科研思考方面蓬勃发展,势必将为广东乃至中国南方陶艺的创作带来积极影响。

本次展览不仅是作品的展示,更是一场关于文化根脉的对话。参展艺术家以陶土为载体,将东方美学符号与现代设计语言相结合。
守护“造物之心”的文化使命

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主席汪晓曙认为,任何艺术均需立足时代精神与技法探索。我们所看到的参展作品,既承载着古老陶瓷文化,又融入新的观念、映射新的审美。相较油画在色彩、构图等方面的更新,陶瓷艺术似乎更具革新性与发明性,这也是其他艺术门类难及之处。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已设有 7 个艺术委员会。相信随着陶瓷艺术委员会的不断参与和赋能,联盟的影响力能够在未来一年更胜一年。
陶艺生态的多元未来

作为大湾区首个区域性陶艺专业展,本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19日,期间将举办工作坊、学术讲座等公共教育活动,A2展厅特设互动区,观众可体验拉坯、釉彩等工艺,近距离感受“泥土的生命力”,展览特别设置的“传承与创新”主题展区引发观众热议。主办方表示,未来将定期举办展览,推动陶艺成为大湾区文化创新的重要标识。
这是一场关于东方文化“根脉”的展览,是大湾区陶艺家对在地文化的深情守望,陶艺家以泥性的柔韧对抗时代的浮躁,他们始终坚信,无论时代如何变更,科技如何进步,陶艺人终究还是要守护最古老的“造物之心”。愿这场展览成为一粒火种,点燃更多人对陶艺的热爱,让泥土的芬芳在大湾区的土地上持续绽放,让千年技艺在新时代的沐浴下焕发新生。
本次展览由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家联盟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主办,东莞市棠美术馆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