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黄锦辉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公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中国“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深港穗集群)首次跃居全球榜首,一举超越长期领先的日本“东京—横滨”集群及美国“圣荷西—三藩市”(矽谷)集群。这一历史性突破不仅反映了中国创新体系的全面进阶,更揭示了全球科技竞争格局的重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排名首次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纳入集群评价的核心指标,彻底改写了传统排名逻辑,也为香港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风险资本重塑全球创新格局
今年排名最大的变革在于,引入风险资本交易作为核心评价指标。这一调整直接影响了集群排名:伦敦凭借风险资本交易量全球第三的优势,从去年第21位跃升至第8位;印度班加罗尔集群更从第56位飙升至第21位。而深港穗集群能在5年蝉联全球第二后成功登顶,可见风险资本的活跃度是关键助力。
风险资本之所以能重塑排名,是因为它反映了创新成果的市场化能力和生态系统成熟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3年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共吸引近16.9万笔风险资本交易,其中圣何塞—三藩市(6.9%)、纽约(4.5%)和伦敦(4.4%)占据绝对领先地位。深港穗集群在风险资本领域虽未能进入全球前三,但综合另外两项核心指标——“专利合作条约申请”和“科学论文发布量”后,足以支撑深港穗集群登顶,这充分反映其综合实力。当代创新竞争已从单纯的科研产出扩展至成果转化、资本支持和市场应用的全链条竞争。
整合创科上中下游
在3项核心指标中,“科学论文发布量”属创研上游活动,“专利合作条约申请”属中游,而风险资本则属下游。
在上游科研领域中,深港穗集群表现卓越,累计论文达193,635篇。香港拥有5所全球百强大学,科研实力雄厚,加上多所大学于内地设立分校,形成“香港研发、内地转化”的技术转移平台,提供稳定的论文输出。
中游以专利申请和技术转化为重点,香港商业法规成熟,近年积极建设成为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特区政府刚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签订合作备忘录,将香港司法机构具指导性的判决纳入“WIPO Lex裁判文书”数据库,进一步提升香港在国际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地位与透明度。
下游重在风险资本与产业转化,风险资本的作用在于链接“政、产、学、研、投、用”多元主体,既是科研成果的“催化剂”,也是市场应用的“输血管”。特区政府近年推出多项措施强化风险资本的生态,例如“创科产业引导基金”旨在吸引私人市场投资,亦鼓励家族办公室等私人资本进入科创领域。此外,“产学研1+计划”和“新型工业加速计划”等政策进一步推动政产学研协作,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科研成果商品化。
这种“上游研发—中游保护—下游投资”的创新链条,正是深港穗集群能够登顶全球的核心动力。
香港须把握祖国创科崛起机遇
中国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表现亮眼,共有24个创新集群入榜,数量居全球之冠。北京、上海—苏州、深港穗集群在论文发表量上包办前三,显示中国科研实力已达世界领先水平。而深港穗的登顶,标志着中国创新模式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引领”。
香港作为深港穗集群的重要一环,不仅在科研、法规、投资等方面贡献良多,更透过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进一步巩固其在知识产权保护上的国际地位。随着河套及北都区的加速建设,香港有望成为全球创新生态中的核心节点,推动“香港研发—湾区量产—全国推广—国际出海”的创新模式走向成熟。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