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议员江玉欢、陈月明、周文港联同大湾区发展基金会(GBADF)研究团队经过至少3个月的调研后,于今日(9月5日)发表《市场主导、体制创新:提速提效发展北部都会区对策研究报告》,报告提出多项建议,包括成立“北都开发局”、制订《北都开发局条例》及发展大学城等。

陈月明表示,基于北都幅员辽阔,其发展涉及规划、地政、环境、金融、创科、教育等多个部门,行政架构堆叠、项目流程繁复,而隶属于发展局的“北部都会区统筹办事处”(北都辨)由于本身并无独立法定地位及执行权力,难以统合协调跨部门合作,亦难以实现招商引资、拓展行业等功能,整体效率低下、行政资源浪费。陈月明指出,政府应通过体制创新,创造更为市场化的开发模式,给予市场更大的主导权,以统筹北都各板块(例如新界北新市镇)的建设工作。
江玉欢援引国际案例,以菲律宾“基地转换与发展管理局”(BCDA)及新加坡“裕廊集团”(JTC)的开发模式,介绍以市场主导模式统筹开发工作的可行性。其中BCDA成功开发“博尼法西奥环球城”,该地约3年即有项目落成,其后多家国际企业进驻,为马尼拉注入发展活力。她亦结合新加坡JTC、澳洲“威斯密医疗创新区”和广州发展大学城的经验,期望特区政府为北都打造一个立竿见影的标杆项目——大学城,亦促请当局以灵活机制,突破固有操作模式,加快收地及安置工作。
周文港总结,报告提出“企业化”“少束缚”“有标杆”“够灵活”“多支持”5大要点以促进北都发展有效提速。
其中“企业化”及“少束缚”对应的是成立“北都开发局”(港版BCDA)并制订相应《北都开发局条例》,董事局成员由行政长官委任,向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负责,而相关成员应当是在香港、内地,以及全球任何其他地方于金融(包括融资及市场分析)、城市规划、土地策略发展、招商引资、创科、教育等界别具有良好声望、深厚知识、丰富经验,以及有广泛经历的专业人士,冀让“北都开发局”与商界建立更为灵活、持久的合作关系,可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有标杆”指向优先发展大学城,基于香港在发展国际专上教育枢纽上的“三高”趋势(高学生需求、高学费收入、高储备),透过先行发展大学城,发挥其多项周边经济效益,可为整个北都构建起国际声誉及“打响头炮”,广揽全球人才及企业集聚香港。
“够灵活”及“多支持”则强调引入类似“换地权益书”(换地证)或者“房票”(换楼证)等补偿方案,并在换地比例上给予弹性和设立兑换限期,以解决北都的土地征用问题及纾缓特区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推出“招商引资”政策包,加强香园围口岸与沙头角的连接,带动地区经济活力。
周文港总结表示,“只有市场主导、体制创新、有勇有谋的方式和新措施,方可令北都宏伟愿景转化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