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澜昌:“有心”施德政“用心”助弱者 ——政府关爱有需要人士事业在良性发展-紫荆网

刘澜昌:“有心”施德政“用心”助弱者 ——政府关爱有需要人士事业在良性发展

日期:2025-09-01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 刘澜昌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本届政府围绕高危照顾者与残疾人士等弱势群体推出的一系列支援措施,既以真金白银的财政投入筑牢保障底线,又以精细化的政策设计回应群体诉求——从跨部门数据互通识别隐性需求,到科技赋能优化服务体验;从小范围试点打磨流程,到全港性推广织密保障网,每一步都紧扣弱势群体的急难愁盼,以“有心”的规划与“用心”的执行,默默书写着为民服务的民生答卷。

以高危照顾者支援为例,政府的施政智慧不仅体现在“从被动响应到主动识别”的机制转变,更蕴含着持续加大的财政投入。早在 2023年10月,政府便启动照顾者经济支援的“恒常化升级”,每年增拨5.275亿港元,将两项关爱基金下的低收入照顾者津贴计划纳入常规预算,津贴金额从每月2400元提升至3000元,直接惠及众多负担沉重的家庭照顾者。与此同时,为加强照顾者支援的宣传覆盖与服务推广,社署自2023-24 年度起额外拨付1500万港元,开展为期三年的全港性宣传活动,确保更多有需要的群体知晓并享受到支援服务。

在此基础上,政府进一步推动“科技 + 数据”的精准支援模式。社署与医管局联手搭建的高危照顾者资料库,虽未单独披露专项投入,但背后依托的跨部门数据系统建设、工作人员培训等配套支出,均来自社会福利经常开支的重点倾斜。试点一个多月来,该系统已接获 70宗个案,成功为2个家庭解决送饭、暂托等燃眉之急;而计划中将支援群体扩展至逾11万宗老年综援个案的升级工作,也已纳入2025-26年度社署预算规划,预计新增资源将用于数据系统扩容、基层跟进人手补充等领域。与此并行的,还有观塘、沙田两区试行的关爱队上门探访机制——这项依托社区力量的服务,不仅动用了房署与社署的数据协同资源,更从地区服务拨款中划出专项经费,用于关爱队志愿者培训、探访物资采购等,目前已为近3000户独老、双老住户提供服务,340宗个案顺利转介,未来推至全港18区后,相关财政投入还将根据地区需求适时增加,形成“即时响应 + 日常预防”的双重保障。

在残疾人士社区支援领域,政府的“用心”同样体现在财政资源的精准投放与长期规划中。面对不同残疾类别的差异化需求,政府采取“分类施策、重点补强”的投入策略:针对精神复元人士照顾者的支援缺口,计划2025年第三季前增设4间家长 / 亲属资源中心,每间中心年均运营经费约800万港元,主要用于社工、临床心理学家等专业人力配置;为帮助特殊学校离校生顺利融入社会,21间残疾人士地区支援中心均成立专队,专队运营所需的1200万港元经费已纳入社署年度预算,用于提前介入的照护训练、服务衔接等工作。

对于重度残疾人士“出门难、照护成本高”的问题,政府更是加大资源倾斜:现有“严重残疾人士家居照顾服务”与“严重肢体伤残人士综合支援服务”,分别维持3500个、900个服务名额,两项服务年均投入超6亿港元,覆盖个人照护、康复训练及医疗消耗品补贴等;而试行中的“综合社区康复中心”模式,因融合“日间康复 + 家居照护”功能,每间中心建设及首年运营经费达1500万港元,2026年前将扩至14间并新增1280个服务名额,总投入预计超2亿港元,确保重度残疾人士能获得灵活且专业的支援。

科技赋能则是政府支援弱势群体的另一个财政投入重点。在政府原设立10亿港元“乐龄及康复创科应用基金”专门用于资助康复服务单位购置科技产品基础上,2024年又额外注资10亿港元,并扩大家居使用范围,让科技产品能直接走进残疾人士家庭。截至2024年9月,基金已批出约7.5亿港元,资助680个康复服务单位购置超5000件科技产品——从帮助视障人士阅读的辅助设备,到为中风患者设计的站立训练器材,这些投入不仅提升了残疾人士的生活自主性,更为照护者减轻了体力负担。而24小时照顾者支援专线 182183 的运营,每年也需投入约800万港元,累计接听5万次来电、转介850宗个案的数据,印证了这类服务的实用价值,成为照护者身边的“及时雨”。

这一系列政策与投入的背后,是本届政府对“以民为本”理念的坚守,也是对“资源高效利用”的追求。面对服务扩围可能带来的资源压力,政府没有简单依赖社福机构的传统模式,而是通过“专业服务 + 社区参与”的协同格局优化资源配置;面对是否为照顾者立法的争议,政府也保持审慎态度,强调“不必照抄他国”,而是根据香港实际需求,将财政资源优先用于提升服务供给质量与覆盖范围——这种不追求“表面文章”、只专注“实际成效”的施政风格,正是对“德政”二字的最好诠释。

民生保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香港政府在高危照顾者与残疾人士支援上的财政投入与政策探索,不仅解决了当下部分弱势群体的困境,更为未来社会福利体系的完善积累了经验。相信随着高危照顾者资料库的进一步扩围、关爱队服务的全港覆盖、科技产品在居家照护中的普及,香港的弱势群体将得到更精准、更贴心的支援,而这份“有心施德政、用心助弱势”的坚持,也必将推动香港建设更为包容、更有温度的现代社会。

(作者系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紫荆研究院研究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紫荆直播】正义必胜——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
图集 | 人民军队英姿飒爽
带你看胜利日大阅兵这一天!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招待会在京隆重举行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