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锦辉:法国政坛震荡 翻阉总理任期长短成疑-紫荆网

黄锦辉:法国政坛震荡 翻阉总理任期长短成疑

日期:2025-10-24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 黄锦辉

近日,法国政坛大玩“旋转门”,上两任前总理贝鲁上任仅9个月,便因预算案无获国民议会通过,被迫下台。其继任人勒科尔尼临危受命,但上任未到一个月于10月6日便辞职,任期只是短短27天,创了政界历史。但事情却峰廻路转,总统马克龙于10月10日又再度任命勒科尔尼为总理。马克龙两年内换了6个总理,令人质疑法国政府的稳定性。再者,勒科尔尼获“翻阉”,更显示出马克龙“蜀中无大将”,如此这般,他又如何能够在国民议会内抵御如狠似虎的反对派呢?因此,笔者估计法国政坛将会愈来愈乱。

尽管许多香港市民对此事反应冷淡,但事件对香港经济难免会有一定影响。欧盟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其整体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及中国,法国是其中关键一员。香港作为高度开放的国际商业枢纽,与欧洲各国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联系紧密。因此,一旦欧盟核心国家政局动荡,欧洲经济前景必会受到冲击,进而波及香港的对外经贸。尤其在当前中美关系紧张、美国屡次藉打压香港以遏制中国的背景下,拓展欧洲市场被视为香港重要的战略出路之一。倘若欧盟自身陷入政治碎片化及治理困境,这条“纾缓美国打压之经济出路”的稳定性也将大打折扣,对香港的长远发展百害而无一利。

左中右势力三足鼎立

是次法国政局危机的根源,可追溯至马克龙去年企图扭转议会僵局,进行了一场政治豪赌,解散国民议会并提前举行选举。他原本的意图是想透过重选去巩固其执政基础,但结果却适得其反,马克龙所属的中间派失去议会多数席位,完全失势。取而代之的是极左、极右翼联盟与中间派势力三足鼎立的局面。因此,国民议会中的权力结构被彻底重组,使得任何重大政策都难以获得稳定支持。贝鲁提出的2026年《财政预算案》就是因此而遭多方狙击,最终未能获得通过。总理勒科尔尼于上任虽然被寄予厚望,马克龙希望他能力挽狂澜,但在组阁过程中选择沿用大部分旧有班底,被反对派批评为只是“新瓶装旧酒”,未能回应国民议会大众要求变革的呼声。所以,其内阁提名遭否决,成为压垮其短暂任期的“最后一根稻草”。

勒科尔尼获“被连任”是因为他成功再重组内阁。总统府于10月12日公布新内阁成员名单,当中出现不少担任过政府职位的年轻议员,以及来自民间团体的任命。不过,反对派各方仍然并不满意,极左派与极右派均扬言将会提出不信任动议。因此,勒科尔尼的总理宝座能坐多久,实在不太乐观。他在再接任见传媒时亦直言,法国政坛严重分歧,“他未必长时间担任此职”。

评级下调反映忧虑

法国政局的持续动荡,已不仅限于国内治理危机,更在国际舞台上释放出强烈的负面讯号。政治不稳定直接削弱市场信心,导致欧罗汇率承压下行。欧盟的标普信用评级为“AA+”,评级展望是“负面”;评级是受到欧盟成员国的财政状况、经济增长,以及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

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都对当前的法国经济略收信心,并下调其评级,例如惠誉已将法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创历史最低水平;标普将法国评级定为“AA-”;穆迪评级为“Aa3”。这些评级是预警,突显出外界对欧盟核心国家的治理能力深切忧虑。由此可见,法国当前的困局绝非孤立事件,而是折射出整个欧洲政治生态正面临深层结构性挑战。

总结而言,香港人必须居安思危。法国政治震荡,发生在远方的欧洲,表面上看是“他人之瓦上霜”,对香港而言似乎无关痛痒,毕竟香港与法国之间并不如港英般存有深厚的历史关系。然而,法国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欧盟)的核心成员,若然他的政治出现什么风出草动,便必然会影响世界经济,香港亦难以独善其身。

(作者系香港立法会议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外务) 、香港专业及资深行政人员协会副会长。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香港特区代表团赴雄安新区考察
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在京召开 王沪宁出席并讲话
夏宝龙会见香港特区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区代表团有关官员
今日 第一个台湾光复纪念日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