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姚文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胜利召开,为国家未来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其中对港澳工作的部署彰显了党中央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坚定决心。全会明确强调“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港澳发展深度融入国家现代化进程,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一脉相承、接续发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一国两制”既是港澳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根本保障,也是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支撑,其行稳致远将为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注入强劲动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国两制”下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使其能够持续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吸引全球资金、人才和技术,为国家经济发展引入外部资源,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为2035年实现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的目标奠定基础。与此同时,香港、澳门与内地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加强合作,主动对接十五五规划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合作部署,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大湾区的整体竞争力,还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促进区域间均衡发展,缩小区域差距,为 2035 年区域协调发展任务贡献力量。港澳各界普遍认为,“十五五”时期是港澳加快实现“由治及兴”、深度融入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需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发挥自身所长服务国家所需。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拥有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澳门在旅游、会展等服务业领域具有独特优势,“一国两制”保障了两地的制度优势和专业服务优势得以保持和发挥,使其能继续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按照“把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特别行政区自身竞争力结合起来”的实践要求,港澳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有力支撑,提升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力,助力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目标的实现。作为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桥梁,香港、澳门在“一国两制”下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落实十五五规划中“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格局”的部署,推动国家与世界各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国家拓展国际市场,提升国际影响力,这也是港澳“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独特优势的生动体现。
“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呼应了二十届四中全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要求,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央政府对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时,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相结合,不断创新和完善治理方式,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探索了新路径。其方针的实施以宪法和基本法为依据,始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宪制秩序,香港国安法的制定实施、香港选举制度的完善等举措,进一步健全了特别行政区的法治体系,强化了中央全面管治权,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也为国家法治建设积累了经验,推动了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助力 2035 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
随着“一国两制”实践的不断推进,香港、澳门居民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持续增强,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交流等活动,港澳同胞的爱国情怀进一步提升,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建设和发展,这与十五五规划中“凝聚全体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的要求高度契合,为2035年远景目标的实现汇聚合力。这一成功实践也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和借鉴,呼应二十届四中全会“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部署,有助于增进台湾同胞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和认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动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为2035年实现国家统一目标创造有利条件。
综上,“一国两制”的行稳致远,是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践行十五五规划发展蓝图的关键支撑,在保障港澳繁荣、增强国家实力、推进治理现代化、凝聚民族合力等多个维度,为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实现筑牢坚实基础。坚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持续推动港澳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必将在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十五五”规划实施的进程中,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意志,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下更加精彩的篇章。
(作者系港区哈尔滨市政协委员,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今日热搜
本周热搜
本月热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