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纪三十年代至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经历了十四年漫长而艰苦的抗战。期间,国人创作出大量歌曲,以歌声激励人民、抵抗外敌。许多优秀的抗战歌曲不仅反映激烈战况和艰苦生活,更展现了民族不屈的精神——《松花江上》唱尽东北血泪史,《五月的鲜花》控诉时局动荡,《长城谣》满怀爱国热忱并风靡海外,《白云故乡》抒发流离失所的忧伤,而《歌八百壮士》则歌颂我军死守四行仓库、英勇抗敌的事迹。

抗战期间,各地民间纷纷组成歌咏团,救亡抗日歌曲亦由独唱发展至多乐章大型合唱作品。1932年,黄自作曲、韦瀚章作词的清唱剧《长恨歌》,借唐明皇不问朝政导致安史之乱的故事,寓意抗议国民政府对日军侵华的不抵抗政策。曲词诗意盎然,充满爱国情怀。作曲家冼星海与诗人光未然于1939年在延安相遇,借歌颂黄河赞美中华,写出引起广大人民共鸣的《黄河大合唱》。当年在资源匮乏的延安,乐团以木板代替谱架,以汽油桶自制低音乐器,并尽用所有可得的中西乐器。1939年4月13日,该作品在千名观众前首演。当中「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呐喊,展现了全民族对抗日战争必胜的决心。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香港电台第四台将于8月30日(星期六)晚上7时半,假香港赛马会演艺剧院举行「旗正飘飘─中国抗战歌曲音乐会」,以音乐回顾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十四年漫长的抗战岁月中,国人创作出无数歌曲,成为激励和团结军民抵抗外敌的力量,《长城谣》、《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等经典作品至今仍然传唱不息。

音乐会邀得多位著名声乐家,包括女高音邝励龄、男高音陈晨及男中音林国浩,现场献唱多首经典抗战歌曲。由苏明村、黄慧英及杨朗廷指挥的桃李之声合唱团,将演绎艺术成就极高的《长恨歌》(黄自作曲)和《黄河大合唱》(冼星海作曲)选段。学者郑学仁博士则担任主持及导赏,深入解说抗战文艺作品,带领观众认识抗战歌曲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及其发展。


「旗正飘飘─中国抗战歌曲音乐会」的限量门票现可透过香港电台第四台网站登记免费索取( rthk.hk/radio/radio4 )。此外,音乐会亦将于9月13日(星期六)晚上8时在香港电台第四台(FM 97.6–98.9)、港台网站(rthk.hk/radio4)及流动程式「RTHK电台」播出;电视版本则于9月27日(星期六)在港台电视31播映,欢迎市民收听及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