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海鸣:《水饺皇后》启迪香港书写逆袭传奇-紫荆网

屠海鸣:《水饺皇后》启迪香港书写逆袭传奇

日期:2025-05-06 来源:信报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由华人影业匠心打造及出品、金像导演刘伟强监制并执导的电影《水饺皇后》从4月30日上映以来,凭借励志题材和情感共鸣,领跑今年五一档票房,成为档期内首部破亿国产片。当笔者撰写本文时,今年五一档总票房突破6亿元,其中《水饺皇后》以1.52亿元票房稳居榜首。

该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故事。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山东姑娘臧健和带著两个女儿漂泊至香港,面对丈夫的抛弃、婆婆的冷眼和生活的磨难,她不愿屈居人下,艰难打工,后因受伤,无法从事重体力工作,在湾仔码头卖起水饺,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灵活应变的智慧,在本港好心人的帮助下,一步步逆风翻盘,成为“水饺皇后”。

5月1日,笔者应邀出席了在香港圆方PREMIERE ELEMENTS戏院举行的首映礼,深深地被这个故事打动。面对命运的不公和生活的艰辛,主人公不甘低头认输,不愿“躺平”接受救济,而是自立自强、顽强拼搏,令人感动、令人敬佩!

《水饺皇后》讲述的一位坚强女性的个人奋斗故事,呈现的却是许多香港人的集体记忆,折射的是香港人引以为傲的狮子山精神和家国情怀。香港是一个移民城市,许多“港一代”都有类似的艰苦经历,这正是该片感人肺腑、让人感同身受的深层次原因。

时下,香港又到了一个风高浪急、逆风而行的紧要关头。《水饺皇后》启迪香港,风高浪急无所惧,坚韧不拔会成功。香港完全可以书写逆袭传奇!

面对命运不公,决不低头

故事从1977年讲起,山东青岛护士臧姑娘带著两个女儿,准备赴泰国与丈夫团聚,没想到在香港见到婆婆和丈夫后,被告知丈夫在泰国已有家室,并生育了一个儿子。泰国认可一夫多妻,她可前往泰国,但只能当小妾。

面对突如其来的当头一棒,为了自己和两个女儿的尊严,臧姑娘选择了决不低头!泰国不愿去,内地不能回,母女三人沦落为“非法移民”,蜗居斗室,靠“打黑工”糊口,东躲西藏,不会粤语的臧姑娘,只能装哑巴,不停变换工作。

其实,臧姑娘原本可以做出两种选择。丈夫是援华医生,出身泰国的富豪家庭,由于臧姑娘没有生育儿子,婆婆才执意让丈夫另娶妻子,若她顺从婆家意愿到泰国生活,完全可以衣食无忧,但她没有走这条路。

人,立于天地之间,贵有骨气。女性,也决不是任人摆布的附庸。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也出席首映礼,对此深有感触。观影后,笔者在与麦美娟交流中,她表示,这种不愿跪低的骨气尤为可贵,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地区,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要有骨气,才会不负自己的初心,赢得世界的尊重。

由此观之,当下的香港,同样面临不公的命运。香港是世界公认的“自由港”,长期实现“零关税”,且美国对中国香港的贸易长期是顺差,赚取的银两不菲。然而,特朗普政府竟然对香港加征245%的关税,还大言不惭地称“对等关税”。245%对0,“对等”何在?行政长官李家超讽刺美国政府“连算术题都算错了!”

面对美国如此欺行霸市,香港跪地求饶有用吗?没用。从实际操作看,245%与70%并无区别,因为关税超过70%,生意基本上就没法做了,就算求美国把税率打个三五折,也无济于事。从本质上看,虽然中国香港是独立关税区,与内地的关税标准从来都不一样,但美国依然把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一样对待,暴露出其故意“算错算术题”,就是要打压香港。

观《水饺皇后》,看香港现实。我们应认清现实,洞察本质,而后选择决不低头,这是香港书写逆袭传奇的前提!

遭遇重重打击,自强不息

《水饺皇后》的故事之所以感人,还在于主人公遭遇重重打击,不屈不挠,自强不息。

为了生存下去,臧姑娘打三份工,一天工作16小时,不料摔伤,腰骨断裂,这意味著她再也无法承受重体力劳动。更糟糕的是,医生还发现她身患严重的糖尿病,必须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对于这个贫寒的家庭而言,这笔治疗费用无疑是沉重的负担。

好心的工友邻居来看望她,臧姑娘无以为谢,包饺子请大家吃。有工友夸赞“好好食啊!”“这手艺完全可以拿到店里卖”。这令她萌生了一个想法:摆摊卖饺子。

但事情并没那么简单,对于不会说粤语的大陆人来说,叫卖就成了一大难题。摆摊数日,无人问津,当她把卖不出去的饺子大盘大盘地倒进垃圾桶,止不住的泪水如雨而下,影院里,观众的抽泣声也响成一片……

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要应对警察的驱赶,还遇到黑社会的敲诈。面对种种磨难,她的坚韧令无数人动容,她的勇敢让黑社会也胆寒。

值得关注的是,在主人公遭遇艰难困苦时,总能得到周围人的关心帮助,为她通风报信的玩具老板“眼镜叔”,处处照应她的房东“红姐”,为她摆摊带路的摊贩“糖水伯”,冷面热心的警察“华哥”......时代洪流下的精彩市井群像,呈现出的是香港这座城市的温度。正如《狮子山下》所唱的“人生不免崎岖/难以绝无挂虑/既是同舟/在狮子山下且共济/抛弃区分求共对”。

香港有的是烟火气,有的是钢筋水泥丛林,但并不意味著香港没有温情;古道热肠、惠风和畅,人与人的互相帮助,心与心的相互温暖,《水饺皇后》呈现的这一切,令人动容,令人难忘!

当下的香港,遭遇不利的外围环境,部分企业的压力巨增,一些行业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未来的风险挑战不少。但要看到,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发奋图强、同舟共济,依然是香港这座城市的底色。只要我们守护好这个底色,香港的未来就不会暗淡!

难舍家国情怀,激发共鸣

1983年,随著港府对湾仔码头进行改造,小贩不得摆摊,臧姑娘不得不离开街口。她用港府的赔偿和几年的积蓄开办了一家饺子工厂。1984年,臧姑娘提交的“湾仔码头”牌北京水饺正式获得批复。“湾仔码头·北京水饺”,这个招牌背后,是臧姑娘的良苦用心,更折射出深厚的家国情怀。

被丈夫遗弃,靠饺子翻身。湾仔码头是臧姑娘的一块福地,永远不能忘记。影片当中,臧姑娘带著两个女儿重回湾仔码头,影片采用新旧湾仔码头画面重叠的表现手法,反复渲染依依不舍、难分难离之情,令人印象深刻。

电影一开始,就是一家人包饺子的场景。饺子状如元宝,带著财气和福气,承载著无限乡愁;臧姑娘包饺子的手艺是妈妈教的,妈妈包饺子的手艺是姥姥教的;包饺子的手艺看似普通,却延续著家的温暖。小小饺子,不仅勾起味蕾记忆,更激发情感共鸣。

当日本老牌百货公司大丸提出合作意向,条件是改包装,把“北京水饺”改为“东京水饺”,臧姑娘当即拒绝。经过反复博弈,日商最终同意保留“湾仔码头·北京水饺”的包装,臧姑娘才与之合作。

难舍家国情怀,激发观众共鸣。这是该片的又一可圈可点之处。《水饺皇后》表现出的家国情怀,令笔者联想到两个关键词:以港为家、倚港兴业。

去年11月8日,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办主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主任夏宝龙在深圳出席2024年香港工商界人士座谈会时指出:“建设美好香港,需要大家坚持以港为家、倚港兴业。”夏宝龙表示:“相信香港工商界人士一定会继续发挥推动经济发展主力军作用,赓续老一辈的爱国爱港优良传统,注入新生代的创新活力,在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和香港由治及兴进程中找到更大舞臺、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

当个人奋斗、企业发展与国家及香港的发展“同频共振”时,就会大放异彩。“湾仔码头·北京水饺”最终进入内地、走向世界,正是因为“水饺皇后”在积极应变的同时,守住了“根”,没有忘记“本”。这启示我们,面对未来的风险挑战,香港守住根本,才能出奇制胜。

“水饺皇后”仅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其中一颗星辰,但影片展示的内涵引导著我们理解和塑造更美好的价值观。当我们品味这些故事背后的深意,让历史的沉淀成为照亮人生旅途的明灯。如今,香港书写逆袭传奇,需要坚定信念:决不跪低,顽强拼搏,爱国爱港!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来源:信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刘可熠 校对:刘雨晨 监制:姚润泽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