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邹明蓁
近日,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支持下,德州共和党强推的选区重划方案得到了州众议院的通过,引发广泛关注。此举不仅打破了美国选区划分沿袭已久的政治惯例,更是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加州、纽泽西、佛州等近十个州的多数党都有试图重划选区的行动,美国的《国会山报》甚至以“军备竞赛”为标题来形容战况的激烈。这些政治对抗为当代美国政治的“杰利蝾螈”(又称不公正划分选区,Gerrymandering)问题写下了最新注脚。
历史的启示:“红图”计划
当前共和党推动的选区重划行动,堪称“红图计划”(Project REDMAP)的升级版。该计划始于2008年大选后,由共和党战略人士精心设计,通过在人口普查年份精准投入州议会选举,以相对较低成本,意图实现对国会选区划分的长期主导。
2010年,借助“茶党运动”的势头,共和党成功夺取多个关键州的州议会控制权,进而主导了210个国会选区的划分,而民主党仅能控制44个。共和党策略师熟练运用“集中”(Packing)与“分割”(Cracking)等技术,构筑出大量“安全选区”。这一操作的效果在2012年大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尽管民主党在众议院普选票数上领先,共和党却仍以33席的优势保持多数党地位。此次“反多数决”的胜利,印证了通过州级政治运作实现全国性政治目标的可行性。
从历史经验中,共和党似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面临政治危机时,一切政治惯例和民主规范都是可以被打破的。2025年共和党“先发制人”的行动,将选区划分这一民主工具转变为永久性的权力垄断手段。这种为维持政治优势而不惜破坏选举制度基础的行为,已经对美国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
一场针对“微弱多数”的生存性豪赌
共和党此番冒险举动,有著多重战略考量。2024年大选之后,共和党虽然重掌白宫并维持了国会两院的多数席位,但其在众议院的优势极为微弱,是近代历史上最脆弱的多数之一。随著部分议员席位因故出缺,共和党实际多数一度缩减至219席对212席。这一不稳定的多数优势,使该党的立法议程极易受到党内分歧和国会任期内正常人事变动的冲击。尽管美国政治史上曾数次出现打破所谓“中期选举魔咒”的例外,但总统所属政党在中期选举中失去国会席位仍是普遍现象。因此,对于几乎掌控“三权”的共和党,特别是特朗普本人而言,2026年的中期选举构成了一场攸关其执政成败的生存威胁。
另一方面,美国选民结构正稳步朝著多元化、非白人化的方向发展。这些群体历史上多为民主党的基本盘,因而对共和党的长期执政构成实质性挑战。为应对这一不可逆转的人口结构变迁,共和党试图通过选区重划策略,在法律层面“固化”其现有权力基础,并寄望于西语裔选民持续转向共和党的趋势能够延续。
与由党内委员会主导的“红图计划”不同,2025年的行动以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直接施压为主要特征。特朗普将此举定义为保护其政策议程的必要手段,并公开宣称“我们有权再获得五个席位”。这标志著美国政治生态出现重大转变——州级立法行动被工具化,自上而下地服务于全国性的党派目标,州议会正逐渐沦为总统政治议程的直接执行工具。
法律边缘的精准操控
共和党的核心战术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巧妙利用法律模糊地带。尽管党派性杰利蝾螈在联邦层面因最高法院对“鲁乔案”的裁决已被视为“合法”,但基于种族因素的不公正划分仍属非法。表面上,重划方案上回应了《投票权法案》(Voting Rights Act)对于少数族裔选票的要求,增加了部分西裔和非裔占多数的选区,但共和党的地图绘制者利用种族与党派倾向高度重合这一灰色空间,将对少数族裔选民投票权的稀释行为,包装为仅针对民主党支持者的“合法”党派操作。
二是“以种族为代理”实施精准操纵。 德州方案一方面将非裔选民“集中”到新的安全民主党选区,以锁定其民主党选票,并将这些选民从周边选区中移除,使共和党选区更为安全;另一方面,则基于西语裔选民转向共和党这一不稳定趋势,创建新的西语裔多数的“少数族裔”选区,并赌共和党能够赢得这些选区。这是一种“双保险”策略,既稳固了旧有优势,又试图攫取新的选民基础。
当“政客选择选民”成为常态
共和党推动的选区重划攻势虽可能带来短期政治收益,却以牺牲民主规范与公众信任为代价,对美国选举制度产生深远侵蚀。这一行动打破政治惯例,可能引发两党间无休止的“军备竞赛”,导致选区划分日益工具化、常态化。同时,“安全选区”的增多不仅加剧政治极化,使国会更难以形成共识、应对国家重大议题,更从根本上动摇民主根基——当“政客选择选民”取代“选民选择代表”,公众对选举公平性和制度合法性的信任将遭受严重损害,将美国政治推向更深层的制度危机。
(作者系海国图智研究院研究助理,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