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人取代人手的双向思考-紫荆网

机械人取代人手的双向思考

日期:2025-08-22 来源:文汇报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将军澳日出康城领都管理处近日向住户派发问卷,拟以“礼宾机械人”取代四成保安岗位。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是大势所趋,我们应以开放态度拥抱创新,但同时必须审慎思考:在追求效率与成本之际,不能牺牲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温度与灵活应变的服务质素。技术发展有其两面性,我们一方面应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主动学习新技能;另一方面也应该警惕新技术应用初期可能存在的问题,以“人机协同”稳步推进技术应用。

在领都提出的方案中,10部机械人搭配7名保安的混合模式,实质是对“危险、脏累、重复”三类工作的技术替代。以机械人执行24小时巡逻、设备状态监测等标准化任务,而人类员工可聚焦于突发事件处置、住户情感沟通等高价值环节。事实上,日出康城的案例并非孤例。北京亦庄全球首家具身智能机械人4S店已展现出技术落地的成熟度,而深圳某高端住宅区引入的“大鹅巡逻机械人”更以“1台抵3名保安”的效率优势,揭示出物业管理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

然而,机械人在处理“非标准化场景”中存在局限性。早前居屋英明苑曾短暂试行“智慧屋苑管理”,引入类似技术,但仅一周便因住户反对而搁置,管理处重新安排夜班保安当值。这说明,技术再先进,若未能真正回应居民实际需求与情感连结,便难以落地生根。物业管理的核心是“人的服务”,当住户深夜归家时,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主动的帮扶,这些情感交互是冷冰冰的机械人难以复制的。

面对技术革新与人文需求的冲突,“稳步推进、人机协同”或是破局关键。领都方案中,7名保安与10部机械人的配比,实质已为这种协同提供了空间:机械人负责日常巡逻、设备监测等基础工作,人类员工则专注于突发事件应急、住户关系维护等核心职能。

面对智能化的潮流,特区政府部门与企业更需在转型中扮演积极角色。一方面,参照新加坡“技能创前程”计划,为物业从业者提供人工智能操作、应急管理等转型培训,帮助其从“体力劳动者”升级为“技术管理者”;另一方面,制定机械人服务标准,明确其在数据隐私、安全责任等方面的权责边界。

回望历史,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伴随着对“失业恐慌”的讨论。19世纪蒸汽机的普及曾引发纺织工人大罢工,20世纪自动化生产线更导致大量流水线工人下岗。但最终,技术创造的新岗位远超其取代的数量。机械人应用同样催生出机械人维保工程师、AI训练师等新兴职业。正如麦肯锡一份报告所预测,AI创造的就业机会将超过它所消灭的就业机会,尤其是在那些技术被用来增强而不是取代人类能力的领域。

(本文为文汇报社评,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来源:文汇报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梅肯 校对:刘雨晨 监制:张晶晶
许正宇:内地与香港樽装水品质皆达标 不存在质素不同情况
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玉溪-万象)实现双向开行
香港芭蕾舞团《梁山伯与祝英台》美国首演
陈茂波:深化香港中东交流 开拓合作新机遇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