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莉珊:对“发展”的思考!从APEC中国元首的发言说起-紫荆网

杨莉珊:对“发展”的思考!从APEC中国元首的发言说起

日期:2025-11-01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杨莉珊

我常建议青年朋友多留意国家领导人的公开发言,因为可从中学习很多知识,也能获取大量讯息。刚刚落幕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中国领导人的发言,就以中国对“发展”这一核心议题的独特理解,系统阐述了中国对全球发展与治理的立场,这与西方式主流发展范式有明显的差异,如果青年愿意细心参考东西方的发展经历,深入探究一下东西方发展的哲学基础,或者对香港甚至自己未来该走的路,会更有信心。习近平的这篇发言大约只有1200字,他指出当今世界面对科技快速发展、经济动不足,却又面对赤字扩大,气候变化、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全球性发展挑战。这样的环境下已经不是一个国家可以自行解决的局面,如何团结亚太各经济体,透过合作互利来共同解决问题,中国的发展经验可给出一个选择。习近平主席在发言中谈了科技、环保与分享三个观点,这三点在西方的发展观中也占据关键地位,但中国“发展观”的维度来看,科技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但强调技术必须服务于全人类福祉。有别于西方市场主导技术创新,中国更注重科技的公共产品属性过政府引导与国际合作,试图构建包容性数字生态。而对于环保,西方部分国家将气候问题政治化或过度依赖市场机制解决,中国却积极透过科学规划,通过发展再生能源体系建设和产业转型,打破发展与环保的对立关系。中国的发展是“为人民服务”,通过区域合作、经验分享缩小贫富差距。西方虽高喊人权口号,但真正资源分享却不常见。东西方都在发展且都取得一定成就,先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常向全世界“硬销”西式发展概念,譬如民主选举、自由市场等等,但事实证明,生搬硬套西方发展模式却落得落魄现实的国家,在亚洲也不少见。西方发展观以个人自由、市场竞争为核心,倾向于通过私有化与自由化实现增长,但可能忽视结构性不平等。但中国的发展观源于“天下大同”的文明传统,我们的发展以命运共同体为目标,发展也不以牺牲他人为代价。

中国注重顶层设计与长期规划(如碳中和目标与产业政策协同),国家在资源调配中扮演关键角色,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重视化解不平衡,譬如强调“数字鸿沟”,呼吁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在科技研发提供支援。但西方高度依赖市场机制与技术创新自发性,政府角色常限于监管与补救,并未能如中国一样进行中长期的战略布署,真正推动发展的权力由市场巨头决定,这也就是西方多由科技巨头主导标准制定的关键原因,但这种方法产生牢不可破的技术壁垒与金融霸权,造成发展落差的阶层固化。

笔者以为,西方的发展以激发人的能力,创造财富为目标,但中国式发展以解决问题为诉求。因为出发点的不同,规则与焦点自然不同。于是,西方发展虽然在创造力上有所领先,但这种创造力并未能解决贫富悬殊、数字鸿沟等现实问题,甚至让问题有进一步恶化。但发展至今,气候变化与人工智慧等共同挑战面前,是否仍依靠西式发展可以解决?或者这种强调“共生”中国式发展哲学,是世界未来的新方向。

(本文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长,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刘可熠 校对:周默 监制:张晶晶
智慧城市指数香港全球排第八 “智方便”逾380万人登记
粤港澳大湾区法律部门人员培训课程首在港举行
11月5日起,罗湖、莲塘、福田、港珠澳大桥等口岸可“刷脸通关”
体育为媒 粤港澳三地携手办赛开启新篇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