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雷鼎鸣
话说当今天下大势,中美正处于谈谈打打的冷战中,有此局面,有人认为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相似,但我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亦有近似今天的现象。若要和平,各国需从历史中总结经验,避免误判。
二战前夕,曾是称雄全球日不落国的大英帝国,衰象已呈,完全压不住纳粹德国,在远东亦被日本军国主义迫得节节后退,帝国余晖已成晚霞。
当时工业与经济实力最强的是美国,但她走孤立主义道路,自己武器及兵员的数量都十分落后,远比不上德国及日本,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战争,美国想置身事外,若非德国的战舰走到大西洋的西边及日本空袭珍珠港,美国未必会参战。美国一参战,她强大的工业力量便显现了出来,美国迅速成为世界军工厂,连苏联所需的武器也能提供。
美当盟主荒腔走板 世界更动荡
二战结束后,有一个尖锐的问题出现了,从战前的经验看来,西方有些战略家认为世界若无一个镇得住场的武林盟主立威立德立规矩,那么世界很易出现不测之乱局。对此观点最重要的贡献者之一是后来曾长期在麻省理工任教的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他的后辈,提出“软实力”概念的哈佛政治学教授奈伊(Joseph Nye),干脆把因缺乏武林盟主订定规矩并将其实行所带来的乱局称作“金德尔伯格陷阱”(Kindleberger Trap)。战后,美国挟着强大的军事与经济实力,自许为此武林盟主,并制定了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制度,世界有了新的以规则为基础的制度。
这本是好事,有可能为世界带来和平稳定,但局面很快便荒腔走板。美国有四宗罪使她德不配位,当上盟主反使世界动荡不已。
美国好战损耗巨 又怕中国崛起
第一宗罪是她生性傲慢,自以为其典章制度是人类的最高峰及最终点,别的国家若不依样葫芦,紧跟西式的民主,便是邪恶异类,随时被美国文攻武打。
第二宗罪是自己利益至上,她所推动的全球治理体系,亦以此为核心,例如世贸组织的规则本是她制定,但一遇上不利她的情况,则这些规则可以全抛诸脑后,强征关税便是近年的典型。
第三宗罪是美国例外,订下的国际规则,其他国家必须遵守,但美国是例外。
第四宗罪是偏袒,她受以色列游说集团操控,事无大小对错,皆支持以色列,加沙种族灭绝,也无动于衷。要注意,有些国家的制度、人权、政策,就算完全不符美国对其他国家的要求,只要符合美国利益,她一样偏袒。
这四宗罪加起来使到美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好战的国家,军事开支大于第二至第十个国家的总和,但太大的开支及对地球资源的花霍,却使她实力损耗严重,盟主之位备受质疑。享受惯了权力的人很易受腐蚀,国家亦然,美国政客变得疑神疑鬼,见到别的国家有崛起之势,总会害怕她们会抢走其盟主之位,这对正处于急剧上升期的中国特别明显。
只要对国际事务稍加留意,都可知道美国的政客及媒体对中国的抹黑无所不用其极。若细看一下,这又是基于恐惧,恐惧又带来误判。抹黑的内容分两大类:一是中国内部是极权统治、人民痛苦;二是中国对外搞扩张,严重威胁其他国家安全,而且中国的最终目标便是取代美国,成为全球霸权,“一带一路”、“金砖”等等政策,俱是为其霸权的百年大计铺路,若不及早识破并打击之,便会噬脐莫及,悔之已晚。任何不同意此种观点的,便是缺乏智慧,而且默许极权扩张至世界,是不道德的。
中国最关注内部 对外合作发展
说中国人民痛苦,只是其宣传手段,不用讨论。但美国朝野的主流思想确有认为中国想取代美国,成为新的霸主,其外交政策也是环绕这假设而制定。这是否误判?中国究竟要甚么?这些都是当前的基本性问题,对其认知,影响着全球格局。
今年8月,麻省理工出版的权威刊物《国际安全》(International Security)有一篇鸿文,题目正是“中国想要甚么?”(What Does China Want?),作者似是一位韩裔及两位华裔学者。文中列举了大量证据,指出上述美国的认知完全是误判。中国最关心的事务,是内部的,如经济如何能发展下去,腐败问题能否杜绝。在国际事务上,中国人民虽普遍有“东升西降”的自豪感,但政府一再表达“中国无意改变美国,也不想改变美国”的思想。这些学者怎样得到这些结论?主要是靠中国官方权威刊物修辞用字的定量分析,例如,从2012至2024年,他们找到了12,208篇《人民日报》的文章,内中有“斗争”一词的,他们发现,这些文章68至85%都是关于经济及反贪战线的,与美国斗争的文章非常少。其他例证太多,篇幅有限,不赘。
他们的讨论对认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人而言,不足为奇。中国历史上对外战争多是防御性的,中国本身自给自足,懒得要去管治其他国家。担任全球霸主是有成本的,再看看美国在力有不逮的条件下仍要当盟主,便有如二战前衰落的英国般无力阻止世界大战,以中国人几千年的智慧,怎会不引以为鉴?中国也不是对世界撒手不管,她要贡献的,是如何利用“一带一路”等途径,与世界合作,而非输出意识形态,从而带动世界经济的发展。
【知识库】何谓“金德尔伯格陷阱”?
•“金德尔伯格陷阱”(Kindleberger Trap)是指当国际体系中没有任何国家愿意或有能力承担领导责任时,全球秩序可能陷入混乱与失序的困境。
•这概念源自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Charles Kindleberger)的研究。
•陷阱定义是当原有霸权国家撤退其领导角色,而新兴强权尚未或不愿接替,全球将陷入“领导真空”。
•他分析1930年代大萧条与二战的爆发,指当时美国虽取代英国成为全球最强大经济体,但未能承担维持国际秩序的领导角色,导致全球不稳,最终引发政经危机。
(作者系香港科技大学经济学系前系主任及荣休教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今日热搜
本周热搜
本月热搜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