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中提出成立“社会高龄化对策工作组”,民建联“银发经济发展联盟”近日在立法会(9月29日)举行圆桌专题会议。“联盟”召集人兼立法会议员李世荣表示,会议上各嘉宾都针对高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以及银发经济的发展路径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是次会议出席者包括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副局长陈百里,香港城市大学人文社科院副院长(科研)兼大湾区研究中心主任、公共及国际事务系王小虎教授,香港大学秀圃老年研究中心总监楼玮群教授,以及岭南大学亚太老年学研究中心总监陈泽群教授。

陈百里指出,政府于去年成立“促进银发经济工作组”并推出30项措施。商经局在推动当中的“银色消费”项目时,已看到显著成绩。他举例指出,展览业近年在举办展览时均有加入银发经济元素,成功吸引不少银发族入场并带动相关生意。另外,香港品质保证局也回应社会需求,从银发消费者的角度厘定一套准则,此外,“香港Q唛优质产品计划”亦将增设“银色Q唛”,相信可大大助力提升本地银色品牌的形象及消费者的信心。
针对如何有效推动及构建长者康养生态圈,更好促进香港银发经济可持续发展,王小虎提出了“三线并进”方案:一,打造权威一站式跨境康养信息平台,为长者家庭提供“看得见、比得了、敢决策”的信息来源,同时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二,构建“政府引领-市场运作-社会协作-创科赋能-效果评估”多方参与的跨境康养治理体系,促进两地康养资源取长补短、标准统一,有效融合;三,推出“有保障、可负担、个性化、高质量”的多元产品及服务供给,为不断增长的跨境康养需求提供科学决策。

面对香港人口老化带来的社会结构性问题,楼玮群发现,香港长者出现的贫富悬殊问题,银发经济市场须要针对不同收入的长者而推出适合的产品和服务。她并观察到,随着社会发展,香港近年呈现“新家庭主义”,其涵盖内容包括长者的健康和长期照顾风险管理、家庭资源如何跨代传承及管理,例如涉及物业信托保单等,以及家庭需凝聚共识以治理平安三宝和身后事等安排,这些“新家庭主义”都可成为银髪经济注入“动力”。此外,她从数据发现,近半数50岁以上人士都有持续学习的习惯,她因此期望银发经济应与长者建立的价值作出契合,让他们在消费时可实践出来。

就如何释放长者劳动力方面,陈泽群指出,香港65岁或以上的就业率明显较其他海外地方为低,例如日本录得54%就业率,香港只录得14%而已!他认为长者延长就业不但可积累财富,有助减少对政府财务依赖,对个人而言也可扩阔社交和人际网络。此外,鉴于本港整体劳动人口正日益减少,提高本港劳动人口参与率就显得迫在眉睫,在参考其他国家的做法后,他认为政府应积极鼓励企业提高退休年龄,由现时普遍60岁再逐渐增加到65岁或更高,以及增加对中年及较年轻长者学习及培训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