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非法篮球博彩活动日益猖獗,根据马会委托的顾问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参与非法篮球博彩的人数高达43万,按年急增近两倍;非法收益更估计飚升至700亿至900亿元,升幅惊人。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特区政府提出《2025年博彩税(修订)条例草案》(《条例草案》)并将于9月10日恢复二读辩论,拟以现行足球博彩制度为蓝本,订立篮球博彩活动的规管框架,借此把非法博彩需求引导至合法渠道,从而打击非法赌博,减少不法分子的收入来源。
以公众解说引导“负责任赌博”
虽然在《条例草案》的审议过程中,特区政府一再强调“不鼓励赌博”的一贯政策。惟社会上难免出现疑问:既然不鼓励,为何还要立法规范?事实上,“规范化”并不代表鼓励赌博,而是面对现实中庞大的非法赌博市场,特区政府及立法会主动作为、避免放任的必要举措。因此,特区政府有必要向公众清晰解说“规范化”与“不鼓励赌博”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公众因误解而认为政策存在自相矛盾之嫌。
对此,笔者建议特区政府将“负责任赌博”作为政策宣传的核心主轴,明确传达赌博必须在有限度的环境下进行,透过多元方式加强公众教育,提升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对沉迷赌博祸害的认识,减少问题赌博的发生,同时增强市民对篮球博彩规范化政策的理解与支持。
进一步发挥平和基金角色
特区政府于2003年设立的平和基金在预防和缓减赌博问题上扮演重要角色。根据马会资料,马会在2023至2025年度每年向平和基金捐款4500万元,并计划在其后两年增至5000万元。然而,捐款金额的增加要真正转化为实效。
现时平和基金每隔5年会进行一次“香港人参与赌博活动情况研究”,对上一次已是2021年,显然未能及时反映最新趋势。局方应要求平和基金尽早拟备一份更新的报告及研究增加研究频次,为政策调整提供数据支撑。此外,特区政府应与马会商讨加大对平和基金资金投入的可行性,并持续更新宣传策略,例如采用真实个案作警示教育、善用青少年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避免长期重复使用同一警示信息等。同时,期望平和基金积极研究与体育、青年、行业组织等合作,扩大宣传范围,并鼓励家长以身作则,从家庭层面防范青少年沉迷赌博或接触非法赌博。
进一步“以法赋能”打击境外投注
科技进步为非法赌博活动提供了新型操作空间,例如利用虚拟专用网络和加密货币进行匿名活动及交易,为执法工作带来新挑战。对此,笔者建议当局尽快检视现行法例,评估其应对境外非法投注活动的有效性——若法律因没有域外效力等原因未能为执法部门提供足够“赋能”,香港在打击非法赌博上仍将处于被动。归根究柢,唯有构建具前瞻性的规管制度,才能确保执法工作的主动性与有效性。
最后,系统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由于篮球与足球博彩在本质和形式上存在差异,马会需为篮球博彩开发一套全新的投注系统。鉴于系统安全不仅关系到合法投注者的资金与个人资讯安全,更直接影响社会对合法博彩体系的信心。因此,马会必须将系统的安全性置于首位,防范潜在的黑客攻击与资料外泄风险,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总括而言,除了立法规管篮球博彩活动外,特区政府亦需在教育、执法等方面多管齐下,才能达至有效打击非法赌博、引导赌博需求至安全和受规管渠道的目标。
转载自:明报《Money Mon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