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下午,全球创新峰会(深圳)在深圳南山成功举办。本次峰会以“智汇全球·绿创未来”为主题,由全球科技创新联盟(香港)主办,硅谷高创会联合主办,北京高创汇智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机盛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45加速器)承办,汇聚了来自政府、学术界、产业界及投资界的重磅嘉宾,共同探讨绿色科技与创新生态的深度融合与发展路径。
深圳作为创新与梦想交织的城市,正成为全球可持续变革的重要力量,“智汇全球·绿创未来”不仅呼应了绿色转型与全球协作的时代命题,也彰显了科技向善、创新共赢的共同愿景。

精彩主旨演讲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郭子平女士发表开幕致辞,她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位列全球第一,这一成就得益于企业、科研机构及投资机构的共同贡献。郭子平同时强调,深圳市将持续优化创新环境,支持科技攻关与人才培养,期待与各界携手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再上新臺阶。
硅谷知名计算机科学家、《浪潮之巅》作者吴军博士带来题为《人工智能绿色科技未来》的主旨演讲。以“西瓜、橘子和芝麻”的生动比喻,阐释了把握技术创新与产业机遇的关键逻辑。他指出,企业应聚焦于具有全局意义的“西瓜问题”,如全球气候变化、数据资产化、物流优化和老龄化社会服务等重大命题,而非过度关注技术细节或短期热点。
吴军博士还指出,数据将成为继土地之后的新一代核心资产,其规模足以支撑未来数十年的经济增长。吴军建议创业者与投资人需具备数学思维和独立判断,避免盲从热点,而应重视基础科研与原创性研究。同时,他认为人工智能仍是早期工具而非威胁,深圳作为创新高地,更应立足基础科学和哲学高度,从根本上突破关键瓶颈、定义未来赛道。

随后,著名数学家、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应用数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张益唐发表特邀演讲,他以一个学者的视角,从基础学科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经历阐述了数学与应用科学的深刻联系。他通过早年解决密码编码难题和英特尔信号转换器优化等实例,说明抽象数学如何直接推动技术突破。针对人工智能发展,他强调数学思维不可或缺,指出AI不仅不能取代数学,反而更需要数学为其提供底层支撑。他以攻克孪生素数猜想的经历为例,说明真正的创新往往源于"在公认走不通的路上坚持突破"。
张教授认为,AI虽能协助数学家完成计算验证,但无法取代人类的创造性思考,鼓励研究者保持独立思维,在看似极限的领域继续探索新可能。


GIS全球创新展启动仪式
硅谷高创会创始人兼CEO雷虹女士正式推介了于2025年12月2日至3日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举办的GIS全球创新展。
雷虹女士在演讲中回顾了自2011年在硅谷创办高创会以来的初心与历程,她表示,GIS全球创新展旨在搭建一座连接全球创新的“彩虹桥”,推动颠覆性技术的国际化发展与产业化落地。她强调,GIS不仅是一个科技展览,更是聚焦“黑科技”产业化的全球顶级平台,致力于推动前沿科技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从概念走向应用。
本届GIS将立足香港,依托其国际化优势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资源,构建“技术-资本-市场”三重闭环生态。展会预计汇聚500家顶级投资机构、1000家全球专业采购商,并设立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科技、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及物联网、大数据+企业软件、先进制造、生物医疗、和G-Star新概念初创展等八大前沿领域展区,以及美国、欧洲、日韩、东盟和中国香港五大国家和地区馆。

雷虹特别指出,GIS将全球科技借助人工智能智能匹配系统,为参展商与观众提供精准的资源对接与服务,通过数据赋能实现高效参展与商业合作。
同时,她特别宣布,量子基金联合创始人、华尔街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已确认作为首批重磅嘉宾出席开幕式!更多重量级嘉宾信息将陆续通过官方渠道公布(GIS官网:https://www.gis1000.com/)。她诚挚邀请全球创新者共聚香港,共同打造一场真正国际化、高水平、具有产业实效的创新盛会。
紧随其后的启动仪式,更是向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硅谷知名计算机科学家吴军、著名数学家张益唐、深圳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张学记、紫荆杂志社副社长黄晓华、同创伟业创始人郑伟鹤、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深创投集团投资银行部总经理王红卫、中美创投创始合伙人胡浪涛、天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王炜、国际私募股权论坛主席李婧硅谷高创会创始人雷虹共同启动2025 GIS 全球创新展(香港)
在现场嘉宾的共同见证下,2025GIS全球创新展(香港)正式宣告启动。

启动仪式后,所有嘉宾与全场观众共同拍摄大合影,记录这一象征“智汇全球”的重要时刻。
创新巅峰对话,直面热点议题
峰会现场还设置了三场创新巅峰会话,让不同职业、不同背景的顶尖人士破界交流,摩擦出创新的火花。
对话一:科技与数学
首场对话在吴军博士与著名数学家张益唐之间展开,双方围绕数学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展开深度交流。吴军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切入,指出数学是人工智能乃至整个计算机领域的基石,强调“没有数学就没有计算机科学”;张益唐则结合数学史及自身研究经验,提出重大突破往往依赖于天才人物和思维范式的转变,并认为当前中国数学已具备良好发展基础,正逐步涌现更多原创性成果。双方一致认同,数学与AI的深度融合将持续推动科技根本性进步。
在双方对话之后,现场还有观众提问环节,多位观众就“AI如何赋能数学教学”、“游戏与短视频对青少年的影响”等现实问题与嘉宾交流。两位教授强调,中小学数学教育应重视逻辑训练而非机械刷题,同时建议家长理性看待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

对话二:科技与投资
第二场对话在吴军与同创伟业创始人郑伟鹤之间展开,在对话环节中,双方围绕人工智能与科技投资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吴军博士以国际知名企业为例,指出全球资本对前沿技术领域的高度关注,同时提醒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市场热度并拓展信息渠道。而郑伟鹤则回应称,国内在该领域的投资仍相对谨慎,估值水平与国际存在差距,资金来源和结构较为特殊,且在退出机制和政策导向方面面临一定限制。发言中还特别提到,部分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的领域面临更显著的融资挑战,而某些行业受政策限制较难在国内获得上市机会。另一方补充表示,投资者不应仅聚焦单一热门领域,更应关注那些规模巨大、确定性高的基础行业,这些领域的技术进步往往能带来显著的市场价值。
在随后的观众互动环节,多位提问者从投资哲学与教育实践角度与嘉宾交流。针对关于认知边界的提问,嘉宾认为投资需基于有限信息做出最佳判断,保持合理预期;另一方则引用权威研究和方法论原理,强调尊重客观事实、避免过度假设的重要性。最后,对于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引导方法问题,吴军博士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个性化教学的案例,指出技术应用对提升教学效率、实现因材施教具有积极意义。

对话三:AI产业化
第三场对话围绕“AI 产业化:‘云端-终端’协同的落地与出海”,吴军博士与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技术突破与全球竞争格局展开深度交流。吴军博士首先就人工智能在平台、算力与应用三大层面的发展现状及瓶颈提出问题。陈宁博士从技术要素角度分析,指出在应用落地、系统集成及部分数据资源方面已形成自身特色,尤其在智能硬件与AI结合领域具备独特优势。他强调,当前人工智能正从“训练时代”迈向“推理时代”,低功耗、高能效的推理芯片需求正快速崛起,推动终端应用普及。双方均认为,不能简单以单一技术指标衡量发展差距,而应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商业化成熟度及生态完善度进行综合判断,同时强调大规模应用推广和全球化市场布局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在观众互动环节,现场提问聚焦国内外技术对标、发展差距衡量等现实关切。陈宁博士回应指出,行业对比需全面考虑技术性能、软件生态、应用适配等多维因素,不能简单以个别企业或产品作为对标对象;在差距评估方面,应区分技术迭代周期与应用落地阶段,理性看待动态发展中的相对位置。双方均表示,中国在应用推广和市场渗透方面进展显著,未来有望通过规模化应用带动技术升级,并通过全球化合作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圆桌会议,共话创新
巅峰会话之后,圆桌会议环节由硅谷高创会创始人兼CEO雷虹女士主持,特邀深圳大学前常委副校长、深圳医疗保障研究院院长张学记,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深创投集团投资银行部总经理、人才基金总经理王红卫,中美创投创始合伙人胡浪涛,以及金蝶集团大企事业部总经理李益文共同参与。
在圆桌会议中,各位嘉宾围绕“构建绿色可持续的创新生态”展开热烈的交流与探讨。从科研转化、资本赋能、跨境资源对接和产业落地等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企业如何从单一产品出海升级为数字生态出海的核心议题,分享了在医疗科技、智能硬件等领域的实战经验,并就数字接口设计、本地化适配、生态协同等关键挑战提出了具体建议。
整场讨论聚焦痛点、回应现实,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提供了具备高度实操价值的参考路径。

此外,现场还设置了抽奖环节,5名幸运观众获得了价值5000元的12月GIS 全球创新展(香港)贵宾门票。
本次峰会不仅为全球科技创新者搭建了高水平、国际化的交流平台,更清晰展现了绿色与科技深度融合的未来蓝图。各方讲者与嘉宾的前瞻分享、跨界对话与深度洞察,为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促进可持续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与灵感。
深圳,作为中国创新的重要窗口,再次证明了其在汇聚全球智慧、引领产业变革中的枢纽地位。12月GIS全球创新展(香港),我们期待所有与会者能将继续携手,将今日之所思、所感、所获,转化为切实的行动与合作,共同智汇全球,绿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