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会长霍启刚在10月号《紫荆》杂志中表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意义早已超越体育本身,是推动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最佳实践场。

霍启刚指出,本次全运会在跨区域协调机制方面实现突破,粤港澳三地成立联合筹备委员会,实现资源共享和政策对接;公路自行车和田径马拉松两个项目首次以跨区域形式举办,2024年粤港澳公路自行车测试赛已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数字化通关”赛事衔接机制无缝对接,充分体现大湾区融合。
他特别提到,“体育是凝聚青年人的天然纽带”,滑板、霹雳舞潮流项目为赛事注入青春活力,培育湾区文化新认同。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35年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的目标,而体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路径。可将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等具国际影响力赛事延伸至大湾区其他城市,形成“一赛多站”模式,既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的优势,又带动整个湾区的文旅经济发展。值得关注的是,已有超过3万志愿者踊跃报名,彰显香港社会对参与国家盛事的热情。
在霍启刚的规划中,全运会的后续效应将持续释放。他指出:以赛事为契机,探索建立粤港澳高水平运动队共享训练基地服务机制,支持三地运动员跨区适应场地,这种资源共享模式不仅能提升竞技水平,更能培育“一家人”的湾区共同体意识。“我们要把大湾区这个‘蛋糕’做大,让每个城市都能发挥优势,形成‘1+1>2’的融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