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李天源
纳米及先进材料研发院(NAMI)作为香港重要的纳米技术和先进材料研发中心之一,致力于从材料最基本的分子、原子层面进行改造优化,以应对包括低碳、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在内的全球性挑战,成为支持香港创科发展、推动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力量。
以人为本,服务市民需求
NAMI行政总裁冯振宇表示,NAMI的先进材料不仅解决社会迫切的挑战,也不断推动香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助力新工业化和绿色转型。NAMI首席技术总监刘晨敏则介绍,NAMI一切从材料开始,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回应社会当前面对及潜在的问题。
在“衣”方面,NAMI从玉米秸秆和玉米芯中提取出纳米纤维素,开发出名为“Celluwarm”的超轻保暖材料,较传统羽绒轻薄一半多,却比传统羽绒保暖三倍以上。去年在寒冷天气下开放御寒中心时,NAMI主动向长者及露宿者派发“Celluwarm”服装,获得广泛好评,使用者普遍反映该服装轻薄保暖,且水洗后仍保持良好的保暖性能。
在“食”方面,团队通过3D列印技术为咀嚼力下降的老年人制作软餐,不仅模拟真实肉类的外形、色泽和香味,还尽力还原其肌肉与脂肪的纹理与口感,实现色香味俱全。
在“住”方面,NAMI与房屋局签署合作备忘录,结合NAMI在先进材料领域的科研优势,推动新型建筑材料的验证与应用,共同构建从研发到市场应用的完整创新生态链。此外,NAMI与房委会共同开发的“智易扣”创新接合技术,将应用于第二代模块化集成建筑(MiC)项目,有望加快公屋建设进度、提升建筑效率。
在“行”方面,NAMI团队特殊设计的缓冲智能地垫平时能在“硬状态”提供足够支撑,方便轮椅通行,遇冲击时则瞬间变柔软,实现最佳冲击吸收效能,以防止因跌倒受伤。

推动成果转化,以科技应对社会挑战
面对香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NAMI积极将新材料技术应用于长者生活品质的提升。NAMI研发的应用于髋关节的保护器“NuHip”,能在长者摔倒时迅速吸收大概九成以上的冲击力,有效降低骨折风险。另外NAMI还与医管局合作,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长者步态变化,用于病人的康复评估。
在民生方面,2020年疫情期间,NAMI与企业合作生产超过2200万个N95口罩,全力支援前线医护人员。近年,NAMI还针对油尖旺区旧楼墙面剥落及钢筋外露问题,研发专利修补砂浆材料,防锈膨胀材料,已于九个试点完成材料的测试与施工,接下来计划延伸至其他有需要地区。
医疗领域,NAMI与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推进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纳米传递优化”项目,优化药物吸收及提升治疗效率,推动香港创新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能源方面,NAMI董事局主席郑淑娴以机场使用的电池为例指出,普通电池在日晒雨淋环境下寿命仅数月,NAMI推进的长寿电池研发项目可将电池寿命延长至两年,大幅减少更换频率,该技术目前正处于推广试点阶段。
在食物营养方面,NAMI团队研发出“Somorrow So!”3D打印纯素生三文鱼片,在还原真鱼的外观、口感的同时,还具备丰富的Omega-3营养。另外,NAMI亦致力开发提高人体中生物利用度的纳米制剂营养素,如利用纳米制剂技术提升难溶于水的姜黄素在水中的溶解度。

大湾区合作,助力技术出海
自成立以来,NAMI已从最初仅几位博士的团队,发展成为拥有超过200名科研人员、设有7间专业实验室的规模化研发中心。NAMI始终以材料创新为核心,致力应对全球共同面临的低碳转型、环境保护、健康老龄化等重大挑战。
NAMI在国际舞台上的卓越表现,也为香港创科实力赢得认可。冯振宇提到,NAMI每年都会在国际上参加不同的比赛。今年4月,NAMI在爱迪生奖中斩获两金两银;在2025硅谷国际发明节上,NAMI携七项前沿技术惊艳亮相,与来自全球的顶尖团队同台竞争,勇夺4面金牌和3面银牌;今年8月,NAMI凭两项技术“用于高镍基锂电池正极的多功能抗凝胶黏结剂”、“NuHip:贴身、舒适、可预防骨折的髋部保护器”荣获2025年全球百大科技研发奖,而“长效防雾抗菌温室农膜”亦被选为入围技术。
在香港建设国际创科中心进程中,NAMI充分发挥“超级联系人”角色,整合本地科研优势与大湾区制造能力,与大湾区内企业紧密合作,建立从研发到生产的完整产业链条,努力推动创新技术走向国际。例如,NAMI与合作伙伴研发的空气过滤技术已在马来西亚进行测试,计划通过“一带一路”峰会将更多创新技术推广至马来西亚及印尼等市场。
冯振宇指出,香港凭借国际化优势,汇聚本地与内地人才,作为研发中心推动技术出海,内地则作为生产基地。这一模式正是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的重要路径,NAMI的成功实践也进一步巩固了香港作为联通中国与全球创科市场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