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与创新产业枢纽持续发挥吸引力,不断通过招商政策和营商环境优化,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高增值企业进驻。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于网志透露,本周将举行新一批重点企业签约仪式,欢迎十多家重点企业在港落户或扩展其业务。他表示,随着本批企业加入,透过引进办促成落户的重点企业总数将突破100家。
陈茂波表示,最新一批的重点企业,包括三家全球十大医药企业,亦首次包括结合创科的文创企业,落实今年《财政预算案》中提出的一个发展方向。
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成立两年多来,已引进84间重点企业来港开设或扩展业务。这些企业包括市值或估值过百亿元,并拥有前沿技术的著名公司。陈茂波于今年4月引进办欢迎第四批重点企业来港时曾透露,新一批重点企业合共18家,连同早前引进的66家重点企业,它们在未来数年会在香港合共投资约500亿元,创造超过2万个就业机会。这种产业结构多元、规模具体的招商成绩,成为香港推动新经济增长和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基石。
港营商与竞争力全球前列
事实上,今年多份国际评级机构及本地《香港营商环境报告》均指,香港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竞争力指标重回三甲,税务政策、法治、资金流通与市场自由度得分突出。其中,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的《2025年世界竞争力年报》显示,香港竞争力排名跃居全球第三,继2019年后首次重返三甲。
该报告显示,香港竞争力大幅提升,总得分在100分中获99.2分,增加7.7分,增长幅度是前十名经济体中最高。而香港在政府效率、营商效率两项居全球第二,税务政策和商业法规排名全球第一;国际投资和金融排名全球第二。报告指出,香港是区内唯一对资本增值及股息无征税,乃跨国企业设区域总部热点之一。
引资工作成效显著
除营商环境理想外,香港引资工作亦取得显著成效。特区政府数据显示,2024年,有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公司数目大幅增长约10%,总数接近1万间,初创企业数目则接近4700间,两项数字均创历年新高。而投资推广署自2023年1月至2025年上半年,协助超过1300间内地和海外企业在港开设或扩展业务,带来超过1600亿元的投资。而人才方面,截至2025年6月,各项人才入境计划共收到近50万宗申请,当中近33万宗获批,近22万人已经到港。
总结来说,香港借由低税制、弹性土地与财政配套、国际化人才政策、法治及金融自由度,加上一站式专业服务,不论是目标亚洲还是全球市场的企业,均能在港找到度身框架与成长跳板。随着引进百家重点企业投资生根、带来创新就业与人才资源,香港作为全球企业与创新人才高地的地位将越发稳固。面对地缘政治与区域竞争加剧,香港仍保有强劲优势,继续以更开放灵活的招商姿态,吸引国际产业巨头及新经济领袖陆续落户。
拓展国际|出海专班今启动 支持内企走出去

特区政府将于今日正式启动“内地企业出海专班”,标志本港在支持内地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方面迈出新一步。该专班由商务及经济发展局督导,属今年施政报告中新设的重点政策措施之一,旨在发挥香港作为国际商贸及专业服务枢纽的优势,协助内地企业以香港为平台走向海外。
启动仪式将于今早在政府总部举行,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及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丘应桦将担任主礼嘉宾并致辞,投资推广署署长刘凯旋则会发表闭幕致辞。活动后,主办单位亦安排来自金融服务、法律及会计界的合作伙伴接受传媒访问,介绍支援企业“出海”的服务方案。
根据施政报告,特区政府将整合香港的外地办事处,包括投资推广署、香港贸易发展局和香港驻内地的办事处,组成一站式平台,成立“内地企业出海专班”,主动招揽内地企业利用香港平台“出海”。商经局局长会督导“出海专班”工作及协调各政策局、部门和机构,为“出海”企业制订多元方案。事实上,2024年外地驻港企业在香港共设有超过1400间地区总部,其中逾300间来自内地。
积极进驻|中资券商加快在港布局
据内地媒体报道,随着香港资本市场持续复苏,中资券商积极部署出海,对香港的定位策略更从出海“桥头堡”,升级为“战略高地”。
据了解,今年以来多家中资券商宣布增资香港子公司。包括广发证券(01776)向广发证券(香港)增资21.4亿元;华安证券(600909)计划向华安证券(香港)增资5亿元;东吴证券(601555)计划向东吴证券(香港)增资金额不超过20亿元或等值人民币。与此同时,东北证券(000686)、西部证券(002673)、第一创业(002797)等券商,今年相继宣布在港设立子公司。
证券业人士认为,在行业“建设一流投行”的目标下,提升国际影响力已成为行业共识。香港作为中国资本走向世界的门户与枢纽,正是其扬帆起航的关键舞台。
中资券商依托对内地企业的深度理解、成熟的保荐承销经验、精准的价值挖掘能力,在港股IPO、财富管理等领域构建了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头部券商正将此类优势转化为显著的国际业务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