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专稿】谢展寰:绿色新政助港迈向 碳中和与零废堆填-紫荆网

【紫荆专稿】谢展寰:绿色新政助港迈向 碳中和与零废堆填

日期:2025-09-30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局长 谢展寰

在《行政长官2025年施政报告》中,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围绕环境保护、食物安全与环境卫生三大核心范畴推出多项重磅新措施。支援中小企,维护“香港食品”品牌优良形象,为香港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民生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布局可持续航空燃料、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助力碳中和目标,全方位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合作。

支援中小企

逾6万个持牌人受惠

为更好地应对经济转型,政府会加大支援中小企力度。环境及生态局会减收非住宅用户50%的排污费,每户每月宽减额上限为5,000元,同时减收工商业污水附加费50%,为期一年,预计约26万个非住宅用户和约3.5万个主要为饮食业的商户受惠,预计宽减最快可于明年年初生效。

我们亦会豁免小贩、食物业、渔农业、酒牌的牌照及许可证首次签发或续期费用一年,预计逾6万个持牌人受惠。

在简化食肆发牌制度方面,现时暂准牌照已容许新经营者边开业边完成正式牌照申请。为进一步加快审批食肆露天座位的申请,食物环境卫署(食环署)会主动统筹各相关部门一同采用新的“会审”机制,同时亦会精简程序,相关内部指引预计会在今年第四季推出,供部门落实执行。

推广“食品制造+旅游”

为本地渔农产品建立统一新品牌

特区政府大力推动绿色交通。图为2024年12月10日,谢展寰在《公共巴士和的士绿色转型路线图》发布会上致辞

“香港食品”是信誉优良的品牌。政府会积极协助“香港食品”销售到内地,并预留香园围口岸一带土地,推动食品产业发展,包括食品批发、加工和交易,长远发展为具特色的食品产业园,让食品产业与旅游业可协同发展,推广“食品制造+旅游”。我们会在明年年中为本地渔农产品建立统一新品牌,提高产品辨识度和品牌价值,加强本地食材竞争力。我们会持续推展渔农业可持续发展。在新鱼类养殖区发出养殖牌照和提供深海网箱供业界租用,目标是在15年内将本地海鱼养殖产量增加十倍,并推动现代化水产养殖。

农业方面,我们会促进禽畜业界在罗湖兴建第一所多层式环保养猪场,并会推进发展农业园第二期首阶段的发展工作,以及推动休闲渔农业。

我们一向重视食物安全,并正持续更新本港食物安全标准,加强保障市民健康。食安中心已展开检视甜味剂食安标准的工作,目标在明年就立法建议展开公众咨询。我们亦会配合北部都会区发展的整体规划及时间表,继续筹备将文锦渡食物管制设施搬迁至香园围的工程项目。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合作

已推出3亿元高速充电桩鼓励计划

为加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挑战,环境保护署(环保署)将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合作,共同建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香港合作平台,并计划于明年成立“一带一路”可持续绿色发展培训中心,与内地及国际学术机构及本地专业团体合作,在香港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人员提供培训课程。

我们亦将深化与中国科学院相关领域研究所的合作,运用双方资源,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创新绿色技术方案,发挥香港在国际绿色发展领域的桥梁作用。

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香港致力于2050年前达致碳中和,新能源产业将发挥关键作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是目前推进航空业界实践低碳转型最普遍的措施,政府会带领一间全球主要SAF供应商的本地企业在大湾区发展,涵盖开设厂房和规模化生产等,配合2030年香港国际机场出发航班须使用指定SAF比例的目标,推动航空业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氢能是一种具减碳潜力的新能源,政府2024年公布了《香港氢能发展策略》,28个氢能源试验项目已在进行或准备中,我们将制定氢能标准认证,并在港岛及九龙物色合适地点,设立更多公众加氢设施。政府亦会推动更多试验项目落地,并与广东省共同推进建设氢能湾区走廊。

随着电动车越趋普及,政府正推动全港首个具规模的电动车电池回收设施,把本地退役电池转化为再生黑粉供应内地和周边地区,促进电动车电池回收产业发展。设施预计于明年上半年在环保园投入运作。

政府亦正大力扩展全港的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今年已推出3亿港元高速充电桩鼓励计划,资助私营机构安装高速充电桩,2028年底前会提供额外3,000支高速充电桩支援约16万辆电动车充电需要。政府早前已批出两幅空置油站用地转型作高速充电站,并计划明年年底前再推出六幅油站用地作高速充电站。

我们致力推动绿色创科成果商品化。市场上开始有换电型电动车及自动化换电站技术,政府会支持市场发展该项技术。我们亦鼓励非政府机构建设区域供冷系统及推动市场加快为现有建筑物减碳。

推广宠物友善

为环境保育增值

食环署亦会推出宠物友善措施,让食肆经营者申请,容许狗只进入食肆,照顾狗主的需要,也为业界带来全新商机。政府会和业界商讨细节,预计可在明年年中批出首轮申请;获批食肆须有明确标识。政府会留意实施情况、业界和社会的反应等,并按需要优化执行细节。

政府会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推进建设美丽海湾,参与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际一流美丽湾区。以维港为核心,我们按进度计划将香港大鹏湾及牛尾海纳入国家“美丽海湾”名录。政府将提升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包括改善水质、加强监察及清洁海岸,并修复珊瑚群落及海草床等,力求达到国家“美丽海湾”标准。

为提升郊野公园的魅力,我们会落实“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提出的“四山”旅游项目,优化太平山、凤凰山、西贡海和大帽山四条山径的配套设施,包括增设导览设施及资讯牌,于景点进行主题种植、增加休憩设施等,有关设施预计在明年陆续落成及推出。

加快处理楼宇渗水

迈向“零废堆填”

为提升郊野公园的魅力,环境及生态局会落实“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提出的“四山”旅游项目,优化太平山、凤凰山、西贡海和大帽山四条山径的配套设施。图为游人在香港大帽山远足

本届政府持续改善环境卫生,政府将于明年上半年推出先导计划,优化处理楼宇渗水问题的检测程序,利用科技加快确定渗水情况,要求业主在指定时间内自行检查和纠正,否则政府会采取进一步行动并向其收回费用,促使业主履行妥善保养物业的责任。就较简单的个案,我们预计向引致渗水的单位业主发出通知所需时间可由原本约71个工作天减至约14个工作天。

政府同时会大力推动以协商和调解方式解决渗水纠纷。今年7月,食环署联同律政司推出社区调解先导计划,为约120名物业管理人员提供调解技能培训。政府会继续加强物业管理公司的协调角色,由物管人员协助解决住户就渗水问题的争议。

本届政府通过宣传教育推动源头减废和扩大回收网络,成功扭转废物弃置量长期上升的趋势。过去三年都市固体废物弃置量持续下降,由2021年平均每日11,358公吨减至2024年平均每日10,510公吨,减少共7.5%。人均弃置量亦已由2021年的高位每人每日1.53公斤持续下降至2024年每人每日1.40公斤,三年间下跌约8.5%。

废物回收率亦持续上升,总回收量由2020年的低位约154万吨增加至2024年约202万吨,增加约48万吨,回收率亦由28%上升至34%。

政府会继续优化“绿在区区”社区回收网络服务时间和地点,并会在明年年底前逐步将82个“回收便利点”转型为智能自助回收设施。政府会继续完善厨余回收服务,包括在今年内增加全港住宅的智能厨余回收桶或厨余收集设施至约1,600个和在更多合适的地点设置公众厨余回收点,并加强支援私人屋苑参与厨余回收,以及逐步实现公共屋邨“一座一桶”。

政府亦会在明年内就制定电动车电池和塑胶饮料容器及纸包饮品盒生产者责任计划的附属法例咨询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

位于环保园的全港首间现代化循环再造纸浆生产设施,将在年底开始试运,明年全面投入运作。先进转废为能设施I.PARK1亦将于年底前陆续投入服务,政府明年会向立法会申请拨款兴建I.PARK2。市民和社会各界如能持续努力减废,香港可望不用建设第三座转废为能设施也可在2035年达到“零废堆填”。

(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5年10月号)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孙艺宁 校对:江心雨 监制:张晶晶
【紫荆直播】香港同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六周年国庆文艺晚会
1200架无人机点亮湾仔海滨 庆贺祖国76华诞
23分钟足本重温|香港举行国庆烟花汇演 3万枚烟花闪耀维港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位黄岩岛领海领空及周边区域组织战备警巡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