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具身智能机器人集群崛起 广东2746家企业多场景应用-紫荆网

粤港澳大湾区具身智能机器人集群崛起 广东2746家企业多场景应用

日期:2025-09-30 来源:香港新闻网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随著“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粤港澳大湾区正以深圳、广州、东莞为核心,加速打造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地。从3D视觉传感器到人形机器人多机协同,大湾区企业凭借核心技术突破与制造业场景深度融合,正推动汽车、电子等支柱产业智能化升级。

广东5个核心城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2746家

以宇树科技春晚人形机器人为标志性事件,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大众视野。

2025年,广东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政策层面,具身智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广东通过人工智能+机器人+专项行动,构建起覆盖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工业验证场景网络。技术突破上,强化学习与视觉语言动作模型(VLA)的应用,使机器人运动控制精度提升40%,3D视觉传感器市场占有率超70%。

这一阶段呈现技术迭代加速、应用场景多元化、产业链协同深化三大特征,标志著广东正从传统制造业基地向具身智能创新高地转型。广东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已形成全链条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呈现三核驱动、多点开花的空间格局。

据南方产业智库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深圳、广州、东莞是广东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要引擎。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广东拥有众擎机器人、优必选、乐聚机器人等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其中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5个城市共有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2746家,领先于上海(1103家)、北京(1052家);按城市排名,深圳(944家)、广州(643家)、东莞(597家)、佛山(428家)、珠海(134家),在全国分列第三、五、六、十、十六位。

广深莞产业聚集区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报告内容显示,广东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在汽车、电子信息、家电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领域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工业场景应用。在应用场景适配探索方面,广东打造出以深圳、广州、东莞等地为代表、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聚集区。相较于其他区域,广东的优势在于将具身智能与支柱产业升级需求深度融合,形成全国最为密集的工业验证场景网络,把制造业场景资源转化为技术升级的驱动力。数据显示,深圳以68.60%位列全国首位,广州(59.89%)、东莞(53.21%)均高于全国(49.61%)水平。以数字华夏培育供应商体系的历程为例,过去公司供应链大多集中于长三角地区。自2025年起,70%的零部件已在珠三角地区寻得合格的供应商。

尤其深圳在多个核心零部件领域具有优势。深圳在半导体、伺服电机、电池、连接器、传感器、芯片、控制器等多个领域具有优势,拥有华成工控(机器人控制系统、伺服系统)、奥比中光(机器视觉产品)等一系列代表性企业。以奥比中光为例,凭借自研芯片和全栈式系统技术,其开发的高性能3D视觉传感器以及机器人与AI视觉方案,在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在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的占有率超过70%。

不同工业场景应用三大特点

对广东出品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工业场景应用案例,研究报告显示主要有以下发现:一是在产品形态上,投入应用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形态多样,涵盖人形机器人(足式、轮式)、机械臂、AGV、四足机器人等,分别应对不同的工业场景需求;二是在发展阶段上,当前广东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应用尚处于“实训”阶段,以小批量部署试用为主,多数未实现正式的订单交付;三是在应用场景上,重点应用于汽车、电子信息、家电等劳动力短缺或人力成本上涨的行业,从事的工作以上下料、分拣、搬运、质检等总装环节、物流环节为主。

数据显示,广东具身智能机器人前五大行业应用为:汽车(24.3%)、电子信息(18.4%)、家电(9.7%)、轻工(8.7%)、钢铁化工(5.8%)。从工业场景各个环节来看,应用于生产操作、物流配送的占比较高,分别达到40.8%和48.5%,重塑了高精度、多品种生产新范式,也实现了拆零拣选与搬运流程智能化、高效化。在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产线优化上的应用目前相对较少,分别占6.8%、2.9%、1.0%。

来源:香港新闻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安涛 校对:江心雨 监制:张晶晶
【紫荆直播】香港同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六周年国庆文艺晚会
1200架无人机点亮湾仔海滨 庆贺祖国76华诞
23分钟足本重温|香港举行国庆烟花汇演 3万枚烟花闪耀维港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位黄岩岛领海领空及周边区域组织战备警巡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