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专稿】美军大规模联合军演意在何方-紫荆网

【紫荆专稿】美军大规模联合军演意在何方

日期:2025-09-01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 北京 李夜雨

近来,美军举行多场联合军事演习。7月份,美军举行“部队重返太平洋”和“护身军刀”两场联合军演;8月份,美军举行“极地边缘”和“极地匕首”两场联合军演。在俄美首脑会晤前夕,从时间点上看,似乎是为了“欢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到来,其实,细分析更有其它深意。那么,美军连续举行多场联合军事演习到底剑指何方?

大规模联合军演创冷战后“规模之最”

近期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举行的两场重大联合军演,再创冷战后的“规模之最”。五角大楼的5亿美元军演拨款犹如投入火药桶的火星,点燃了代号“部队重返太平洋”的冷战后最大规模演习。美国空军参谋长阿尔文公开宣称:“演习核心目标就是应对大规模中美冲突。”这赤裸裸的“宣言”,彻底撕下了华盛顿所谓“维护地区稳定”的遮羞布,揭开了美国妄图以武力重塑亚太秩序的战略野心。

美空军于7月10日启动了为期两周的“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集结了近300架战机与数千名人员,模拟印太地区高端战争场景,演练“敏捷作战应用”等新型作战概念,其规模与针对性引发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广泛关注。之后,又举行了“护身军刀”演习,参演国家多达19个,参演总兵力达3.5万人,为“护身军刀”系列演习历年之最。基于备战未来中美高端战争,美军的两场大规模联合军演,无疑是为中国“量身定制”。

本次演习意图测试“高对抗环境中所需的后勤和保障能力”。美陆军还首次进行了新型“堤丰”中程导弹系统在太平洋地区的实弹发射。将这两场联合军演联系起来可以看出,美军针对中国量身定制的威慑行动,旨在强化对华围堵体系,并为所谓可能的“高端冲突”预演战术,核心目标则是全面验证战时后勤、分散动员,以及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友之间的互操作性,为备战与大国可能爆发的高端战争做准备。

“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中涉及了敏捷作战与分布式联合作战的新理念。敏捷作战运用概念是美空军基于当前发展阶段和未来作战需求作出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美军开启新一轮国防改革,致力于建设规模精干、灵活敏捷的现代化美军,积极探索兵力投送和后勤保障新模式,推进敏捷作战深入发展。

本次两大演习主要目标在于整合和试验后勤、维持和赋能能力,以快速和大规模地将第五代战斗机、指挥和控制飞机以及将空运和空中加油带入西太平洋,将在“敏捷作战应用”架构下,将集中部署的战斗机部队拆分为不同的小队派往偏远地区以防止被对手集中打击,并根据需要快速调动。

演习期间,太平洋空军还开展了其史上最全面的应急响应演习,以训练军人保持战备状态并在压力下执行任务,演习将重点展示飞机航线作业、弹药装载、热坑快速加油、战斗搜救、分布式后勤和多边空中加油等关键技能。美太平洋空军指挥官表示,“我们必须做好在严酷条件、网络瘫痪和保障链中断的情况下作战的准备。我们的部队必须具备自给自足、机动能力和快速适应能力”。

从美军的言行可以看出,本次演习旨在改变将机群集中部署在大型基地的传统模式,采用“化整为零”的思路,通过分散性与灵活性,隐蔽其军事力量,增加我方打击难度,或与美“先遣联队”等作战概念叠加运用,将分布在不同地域的作战力量重新组合并迅速反击,以实现“复杂且不可预的规模化作战能力”。这次演习与以往显现出明显的不同,许多此前并未广泛讨论的新鲜概念,例如分布式作战、敏捷作战,以及极端条件下的后勤保障等,正逐渐成为演习的核心内容。

新图:美国空军“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出动了近300架战机。图为美军F-35战斗机在美国犹他州希尔空军基地集结的资料图片
美空军“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出动近300架战机。图为美军F-35战斗机在美国空军基地集结的资料图片

美军执着将中国视为头号“臆想敌”

在此之前,美国就曾在中国周边举行过多次军演。例如,2022年的“勇敢之盾”演习动用了超过200架战斗机,气势浩大。而在2023年,又相继开展了“北方边缘”以及“竹鹰2024”演习,同样也是动员了150多架各型作战飞机。在巴以冲突以及俄乌冲突的背景下,美国在亚太地区举行的“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出动战机与人员的数量相比以往显著增加。该演习与美日印澳联合军事演习“护身军刀”交织在一起,行动时间重叠并行,这些都表明美国在亚太地区正在进行针对中国的新战略布局。

美军为何如此执着将中国视为头号“臆想敌”?其根源在于美国长期以来的霸权焦虑。中国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军事科技领域的突破,正动摇着美国赖以维持全球霸权的军事基础。而美国无法接受一个不受其掌控、并能在西太平洋挑战其军事优势的强国崛起。今年以来的多次联合军演,正是美国以武力为后盾,向地区国家展示“肌肉”、施加压力、妄图维持其主导地位的“炮舰外交”现代版。

近年来,美国的策略正在发生转变,不容忽视的是中国海军成功穿越第二岛链及先进的六代机的迅速发展,这让美国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如今,中国在武器装备创新与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在许多领域相较于过去都有了较大的跨越与提升。无论是第一岛链还是第二岛链,中国的远程导弹能力足以覆盖任何方向的目标,且在打击能力和精准度方面都有明显提升。因此,美国明白,想要将其他国家的作战模式直接运用到中国身上,面临的挑战不可谓不大。而且,即便是在亚太地区展开如火如荼的军事演习,也难以真正威慑到中国。

中国有足够实力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

尽管“部队重返太平洋”演习成为数十年来规模最大的军事活动,其震撼程度不容小觑,但在威慑中国方面的难度依旧很大。“部队重返太平洋”强调敏捷作战,实质原因在于战场不是只看装备,地理位置同样关键,美军要想在太平洋跟我们全方面对抗,必须跨越半个地球,远程作战,补给线拉长,士兵和飞机将疲惫不堪,这暴露出美军敏捷部署存在的关键问题和短板弱项。一是难以持续作战。从关岛到中国近海,航程超过3,000公里,战机需要多次空中加油,作战效率大打折扣。二是补给困难。战争打的是后勤,在一些第二、三岛链条的小岛上,食物、油料、电力供应都是问题,战时维持补给线将难上加难。且一旦失去补给,分散的岛屿基地很难长时间支撑。三是隐蔽困难。在解放军先进的侦察手段面前,这些所谓的“睡莲基地”并无秘密可言。四是反攻困难。通过分散基地保存有生力量相对容易,但组织起来进行反攻则会困难很多。岛屿上的简易基地设施很难支撑组织战役级军事行动,而一旦进行军事集结将会成为解放军的绝佳目标。

美国若想在中国身上寻求优势,从多场军演中可以看出其面临的重大挑战。美军300架战机以“敏捷作战部署”为名,被迫放弃传统集结点,分散至西太平洋25个据点,将战机藏身偏远岛屿甚至公路起降点。这种“化整为零”实为导弹威慑下的求生术,表面验证跨战区协作,实则演练如何在解放军火箭军打击下保存战力。美国这种“化整为零”的布局,暴露了深层恐惧:解放军火箭军已具备48小时内瘫痪第一岛链的能力。如今解放军火箭军实力大增,东风系列导弹威慑力十足,美军传统军事基地在东风导弹射程内,生存面临巨大威胁。

中国近年来国防现代化建设成果显著。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军事力量实现质的飞跃,构建起完整且先进的作战体系。中国已经有足够的实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对于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挑衅性军事行动,中国军队将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做好应对准备。

(作者系中国知名军事专家,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5年9月号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安涛 校对:周默 监制:张晶晶
粤港两地牌车主福音!皇岗、港珠澳大桥口岸可“免加签”通关
来看亿点点震撼!中国排面一看一个哇塞
【紫荆直播】正义必胜——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
图集 | 人民军队英姿飒爽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