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教育收紧“本地⽣”资格衍⽣“借壳办学”现象-紫荆网

⾹港教育收紧“本地⽣”资格衍⽣“借壳办学”现象

日期:2025-08-12 来源:香港中通社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近年⾹港“⾼才通”等⼈才引进政策,吸引不少内地⼈才携⼦⼥赴港求学,“教育移⺠”现象备受关注,也衍⽣“借壳办学”问题,引发社会讨论⼈才引进背后如何兼顾公平。

据⾹港教育局数据,以往有⼈才⼦⼥从未在港⽣活,通过⾃修⽣应考DSE以本地⽣⾝份申请资助⼤学,由2021⾄22学年约200⼈升⾄上学年约1000宗,有急速上升趋势。为应对该现象,确保公帑运⽤合理,及其他本地⽣申请资助⼤学不受影响,教育局⽇前已经更新有关规定,受养⼦⼥须居港满两年才符合“本地⽣”资格。

政策公布后,随之⽽来有媒体揭露了“借壳办学”问题。有消息指⾹港多间中学与内地机构合作开办⾼中课程,以深港联读模式,满⾜教育局新规。教育局近⽇通告,暂停私校崇正中学营办,因其涉及内地补习社“摘星教育”怀疑“借壳办学”。

教育界⽴法会议员邓⾶指出,学校与其他机构合办课程本⾝并无问题,但注册地址在崇正,办学主体就必须是崇正中学,其他合作机构只能是辅助性质。⾹港早前收紧资助专上课程申请⾨槛,有些家⻑担⼼未能为⼦⼥找到学位或插班,因此有⾮本地机构借此“贩卖焦虑”宣传课程。

他指出,家⻑为⼦⼥报读课程前要⼗分⼩⼼,教育局应就学校与境外教育机构合办课程发出更清晰指引。此外,⾹港⼤学联招上周放榜,有应届考⽣反映,今年收⽣分数较往年⾼。以往年成绩为标准,并未获⼋⼤资助院校录取;即使分数达去年⼊学分数中位数,都不获录取。

有业界⼈⼠认为,竞争加剧因报考⼈数增加,包括⼈才受养⼈⼦⼥、持⾹港⾝分证的双⾮⼦⼥等;亦有声⾳指出,即使教育局更新规定,但亦有“抢学位”的现象存在。

岭南⼤学协理副校⻑、⽴法会议员刘智鹏不认同“抢学位”观点。他指,近年本地学⽣⼈数下跌,导致⼊⼤学分数⾨槛持续下降,本地学⽣享受红利,其实是敲响警号。

他表⽰,内地学⽣成绩优异,招更多内地⽣及⾮本地⽣,反⽽有利⼤学发展,保持⾼教界⽔平。“⾹港是移⺠城市,现在本地学⽣都是移⺠后代,只是较内地学⽣更早来港,竞争不会不公平。”

内地外派来⾹港⼯作的钟⼩姐为儿⼦在⾹港选择国际学校就读。她对记者表⽰,据她了解周围很多同事来港就读后,升⼤学的⽬标其实是国外或内地⾼校,⾹港国际学校学费较内地便宜,相信占据⽤本地学额的为少数。不过,她认为政府修改“本地⽣”⾨槛是合理的。

⾹港教育向来以国际化、双语教学、课程多元等优势吸引,“移⺠留学”是全球化背景下⼈才流动的缩影,既带来教育资源竞争,也促进⾹港⼈才多元;关键在于政策如何引导,家庭是否做好⻑期规划。随著有关政策进⼀步调整,未来将愈趋于规范化。

来源:香港中通社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孙艺宁 校对:李博扬 监制:连振海
梁振英:捍卫诚信基石 严打各类失信行为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及摄影比赛颁奖典礼圆满举行
外交部发言人推荐中国如意桥引世界惊叹!俄媒:中国式挑战地心引力奇观
邓炳强率跨部门访深 推进口岸建设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