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专访】少数族裔关爱队以母语叩开心门-紫荆网

【紫荆专访】少数族裔关爱队以母语叩开心门

日期:2025-07-30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本刊记者 黄钰洁

香港是一个文化多元的国际都会,居住著不同种族的居民。根据香港统计处数据,撇除外籍家庭佣工,当前香港有超过30万少数族裔人士,包括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族群。他们常因语言隔阂与文化差异,难以使用公共服务,亦不清楚应如何求助。2024年7月28日,首8支少数族裔关爱队正式启动,主要由少数族裔人士组成,在18区为少数族裔人士提供关爱服务。同年12月,新成立的2支少数族裔关爱队亦加入服务。

LINK中心少数族裔关爱队即是这样一支由注册社工队长、巴基斯坦裔及尼泊尔裔队员组成的队伍,服务主要覆盖葵青区及西贡区,在其他地区需要时,亦欣然提供帮助。成立一年来,他们都做了哪些工作?又是如何建立联系、渐渐叩开一扇扇心门呢?

韦帕台风中的语音守护

7月20日,台风“韦帕”袭港,多地作出应急准备,香港天文台发出今年首个10号风球信号。窗外狂风骤雨,少数族裔关爱队的WhatsApp群组却持续震动。

队长Felicia Xu向记者介绍,不少少数族裔群体习惯阅读群组消息来了解资讯,“首先是文字版本(的台风消息)。我们会第一时间透过社交网络或WhatsApp群组发放给服务对象”。接下来,是连续发布的几条不同语种的语音信息播报。“我们小组有两位巴基斯坦裔和尼泊尔裔的同事,她们会用录制语音信息的方式,将重要信息传达给居民。”

这套语音机制源自LINK中心十年来的服务经验。Felicia解释道,“从过去的服务过程中,我们了解到有些家庭妇女或老人家不太识字,或是在阅读方面有困难。用语音信息的方式,能让他们更容易理解这些信息的重要性,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如果需要帮助可以去哪里寻求支援”。

掌握英语、基本粤语及巴基斯坦语言,包括乌尔都语、普什图语和旁遮普语的巴基斯坦裔队员Mohammad Fatima(Kiran)补充说,“台风期间,有几位女士向我询问10号风球下的交通安排。我向她们说明了公共交通的停运情况,并建议她们与雇主协商特殊情况下复工的交通费补偿,并且建议她们在路况风险降低后再出行——最终雇主同意支付费用,也避免了风险通勤”。

风暴之中,一切按下暂停键,是一条条由不同语言录制的语音信息,穿透文字阅读障碍,传入居民手机,确保其生活安稳如常。

萤幕截图 2025-07-30 下午5.40
香港是文化多元交融的国际都会,生活著不同种族的居民。图为香港少数族裔学生(图: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信任始于文化尊重

在少数族裔关爱队派发的宣传单张上,对于LINK中心地点的介绍极其详细,并列出所有可能的巴士与地铁抵达方法,亦清楚标明地图位置。单张背面,清楚标识少数族裔关爱队的所有联系方式,亦逐条阐明少数族裔关爱队如何开展包括家访、与LINK中心共同开展活动、对接公共资源、支援服务居民完成涉及政府部门与专业机构的服务等在内的各项工作。“只要说出你的需求,我们就会帮你连接。”(“Voice out your needs and we will help you to connect”)这是单张上著重想要向居民表达的一句话。

然而,与居民建立信任、让他们主动说出自己的需求真正实践起来并非易事。

0P8A7624
LINK中心少数族裔关爱队队长Felicia XU(中)、队员Mohammad Fatima(Kiran)(左)与队员Kusum Gurung(右)(本刊记者梅肯摄)

如何主动拉近距离?如何让他们信任我们?Felicia提到,除了家访与外展服务工作,与不同团体的合作也同样重要。“其实少数族裔居民都很好客,跟中国人很像。可能一开始他们不太清楚家访是要做什么,这时我们就会向他们解释关爱队是干什么的、政府设立这个队是想多了解他们的需求等等,他们就接受了。我们去的时候,大家也会准备一些茶点招待,把你当成自己人一样跟你聊天。”她补充说道,“有些居民真的会跟你详细分享,比如在和孩子相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这些源自信任的主动分享都让我们感到很暖心,我们也会在了解相关情况后,帮他们转介相关的资源与服务”。

fe37edd30caf8f0ff8b304d82a402d54
少数族裔关爱队透过家访、外展服务等,与社区的少数族裔住户建立联系,并向他们发放重要的政府资讯(图:LINK中心少数族裔关爱队)

Felicia同时提到,大部分少数族裔居民都有宗教背景,例如葵青区不少巴基斯坦裔市民即为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在关爱队与区内清真寺等宗教团体开展合作后,通过清真寺的介绍,居民们会更乐意接受关爱队的服务,也更信任关爱队,从而愿意与他们讲述自己遇到的困难与需求。队员Kiran亦认为开展文化活动尤为重要。她介绍,少数族裔关爱队也会根据少数族裔节日开展庆祝活动,如庆祝排灯节、举办开斋节派对、美食聚会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他们感受到:‘哦,原来他们真的在努力了解我们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在过去一年里,已有大约500名成员参与了我们的项目。他们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我们不仅知晓并尊重他们的文化根源与传统,更以实际行动去庆祝和弘扬它们,反响非常热烈。”

0P8A7640
LINK中心(本刊记者梅肯摄)

记者留意到,在LINK中心发布的活动新闻报上,活动不仅涵盖了牙医健康对谈等健康活动、青少年兴趣活动、中英文语言课程,亦专设一栏迎新及融入活动,由Kiran开展“‘我’的历史探索之旅”活动(‘My’ History Exploration Tour)”,引导大家介绍自身背景文化,另一位队员Kusum Gurung则开展18区旅程(“18 Districts” Tour),带领大家认识香港。通过这一举动,少数族裔居民认识到了香港对于自身宗教与文化的尊重,关爱队亦主动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需,信任之桥由此建立。

这种认同转化为使用公共资源的勇气——关爱队借此与社会福利署等政府部门,及相关社福机构如综援家庭服务中心等共同合作,亦与消防处等举办知识讲座。Felicia说,“在这些合作过程中,因为少数族裔关爱队具备多元文化的敏感度和语言能力,也清楚相关居民的实际情况与需求,我们能帮助这些少数族裔社群找到适合他们的社会服务。我们观察到,这些合作提升了少数族裔居民使用社会资源的意愿,使他们更积极地使用这些资源,也推动了社会的共融和发展。”

0P8A7632
少数族裔关爱队宣传单张(本刊记者梅肯摄)

用母语编织出一张社会托底网

对于Kiran来说,印象最深的是近期的一次医院探访。当癌症猝然降临一位少数族裔女士,医院联系到少数族裔关爱队为其提供援助。随后,少数族裔关爱队迅速为她编织起一张支持网络:对接乳癌基金会为其提供可支付得起的活检服务,提供母语翻译陪诊,协助办理亲属来港陪护文件,并不时探访提供情绪支持。

相似的情况发生在一次家访中,居民起初并不太信任他们,Kiran则向记者具体演示了一遍介绍过程,除了向对方介绍少数族裔关爱队外,她尤其注意强调自己同样来自巴基斯坦,“和你讲著一样的语言”,同时,任何沟通的问题内容都会是保密的,少数族裔关爱队会帮忙联系到正确的组织与部门,“或者任何只要我们能够帮上忙的事情,我们就会去做”。在深入交流后,对方不仅鼓起勇气说出了自己的需求与困难,而后更常常走出家门来到中心、拜访少数族裔关爱队员。“很多时候,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资源的转介、语言的翻译,更希望有一些不需要第三人在场翻译、一对一的情感对话”。通过将心比心的情感支持,一件件个案的背后,实际上是一张由多方共同构成的托底网,托举起一个个因意外急转而下的生命,为他们带来新的转机。

“这里是个大家庭嘛”

采访尾声,暑期的LINK中心喧闹温暖。少年们围观记者拍摄,门铃不时响起。LINK中心主任介绍,这里日常不仅会有附近的居民来参与活动,还有许多少数族裔家庭的亲戚朋友虽分布在香港的不同区域,却也爱在这里碰面。Felicia看著孩子们说,在这附近的许多家庭,成员众多但居住空间小,所以孩子们都喜欢时不时就往中心跑,“也不是说非要来这里参加些什么活动,可能就是来这里呆一会,和我们聊聊天”。说话间,又一位少数族裔青少年推门而入,与Felicia熟稔地打了个招呼,她轻轻地说了声:“这里是个大家庭嘛!”

香港致力建立共融社会,而在具体的实践中,正是依靠这样一个个具体的人,以一颗颗真心叩开一扇扇紧闭的房门,一次次地主动向外伸出援手,一遍遍告诉对方“我们就在这里”“你可以随时来找我们”而渐渐实现。或许,每一次叩门、每一条语音、每一场节庆,都可以让这30万人与这座城市再近一点。

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5年8月号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梅肯 校对:郭孟琦 监制:张晶晶
2025年暑期档电影票房刷新单日破亿最快纪录
澳门举行多项庆祝活动迎十五运会倒计时100天
天文台发出黑雨警告
“锚”定Web3.0未来峰会记者会在港举办 抢抓数字经济新机遇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