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八十年,地下长城天下传。7月18日,闻名遐迩的河北省冉庄地道战遗址,迎来了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由香港民青局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资助,香港保定海外联谊会主办的香港青年交流团。
华北平原,七月的烈日炙烤着大地,气温计水银柱直逼38度,但是比38度高温更热的是同学心中激荡的爱国激情。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香港同学跨越千山万水,触摸那段全民抗战的烽火岁月。
地下长城,抗战奇观。走进地道战遗址区,暑热瞬间被阴凉取代。香港同学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弯腰进入仅容一人通行的地道入口。“大家看,这就是‘地下长城’的一部分。”讲解员悦耳的声音在地道中回荡,“抗战时期,冉庄人民挖的地道长达三十多华里,户户相连,村村相通。”
地道内灯光昏黄,土壁散发着潮湿的气息。杨梓颖小心翼翼地触摸着墙壁上的挖掘痕迹:“简直不可思议!这么狭窄的空间里,老百姓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真是太神奇了。”
地道网络错综复杂,设有会议室、储藏室、休息处,甚至还有防止敌人放毒的卡口和翻板。行至一处隐蔽的射击孔前,导游停下脚步:“看这里,民兵可以从暗处观察和射击敌人,敌人却找不到攻击目标。”香港同学们轮流凑近观察,啧啧称奇。
“这就是人民战争!”交流团义工林岳勲感慨道,“没有飞机大炮,老百姓用铁锹土筐创造了战争奇迹。”
土造兵器,见证智慧。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内,陈列着抗战时期的步枪、铁锹、土筐、小推车、自制炸药等实物,无声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
“这是民兵自制的‘木制大炮’。”讲解员指着一个形似炮管的展品介绍,“他们在铁桶外包上木板,夜里推到敌人据点附近放鞭炮,吓得日伪军整夜不敢合眼。”展厅里响起一阵会心的笑声。
交流团中军谜不少,歼20飞机、PL-15空空导弹、191远程火箭炮等国产现代化武器让同学们津津乐道,一位同学还将自己参观山东舰拍摄的照片与同学们分享,他深情地说,“看完山东舰,再看土炸弹,我的眼泪差点掉下来。”从土制武器到国之重器,强烈的历史纵深感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
“抵御外侮、全民抗战,这就是抗战精神最有力的传承!”交流图成员曹铭傲同学如是说。
穿上军装,打卡拍照。“快来帮我拍一张!”体验区里,穿上灰色八路军军装的香港同学们兴奋地寻找最佳拍摄角度。祝玚、罗如伶、杨梓颖、王凌一四位同学特意选择在牲口槽地道口前打卡——这里是电影《地道战》的经典场景。
香江青年,心灵震撼。行程接近尾声,同学们围坐在纪念馆外的槐树下分享感悟。这棵大树是电影《地道战》中抗日英雄高老忠拉响手榴弹牺牲的地方。
“以前在书上读地道战故事,觉得像传奇故事。”高俊杨率先发言,“但当我真正弯腰走过那些低矮的地道,触摸到凹凸不平的挖掘痕迹,才明白这是血肉之躯创造的抗敌智慧。”
余晓朗举起手机展示刚拍的照片:“我要把这些照片带回去给爷爷看。他常说香港的年轻人不懂国家历史,现在我可以告诉他:我们懂了!”
香港京冀交流团随团退休高级督察洪大伟先生见证了这些天孩子们的成长和变化:“这些孩子来时带着观光游玩的心态,离开时却带着沉甸甸的家国情怀。让香港同学多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多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对他们的成长和成才具有重要意义。这样的活动我们以后还要更多地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