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茶疗与中医的心脏功能-紫荆网

茶饮茶疗与中医的心脏功能

日期:2025-06-20 来源:紫荆养生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文|栗强

「可以清心也」,这句经常被装饰在茶具上,怎么读都通顺的回文,正表达了茶与心脏的密切关系。

把临济禅宗带到日本的荣西和尚(1141-1215),也是日本的「茶祖」。他曾经两度渡海,来到宋朝求学。学成归国,恰逢日本镰仓将军源实朝酩酊大醉,身体欠佳,加持祈福之余,荣西和尚特地献上一壶茶和自己刚刚完成的新书《吃茶养生记》。将军饮了茶,神清气爽,心情大悦。从此《吃茶养生记》便在东瀛大放异彩,为我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立下大功。正是这本书中记载了「茶为万病之药」的说法①。「茶为万病之药」的理论依据是,中医认为茶能入心,而心主神明,是一身之主的理论。

①「茶为万病之药」这句话曾被长期误归为是唐代医学家陈藏器《本草拾遗》中的提法,但经茶史学者竺济法等人考证,实际上陈藏器著作中并无此表述。目前学界已普遍接受这一说法最初出自《吃茶养生记》。

微信图片_20250411155818

《吃茶养生记》卷之上:「辛酸甘咸之四味恒有而食之,苦味恒无,故不食之,是故四脏恒强,心脏恒弱,故生病。若心脏病时,一切味皆违,食则吐之,动不食。今吃茶则心脏强,无病也。」

中国古代医学将辛、酸、甘、咸、苦五味分别对应肺、肝、脾、肾、心五脏。这里说其他几种味道都经常可以吃到,只有苦味不太吃到,所以相对应的心脏会比较弱。心脏生病,身体一切都会出问题,便是中医所说「心为君主之官」,主管一身的道理。最后说吃茶就比较不容易得心病,是因为茶的苦味。其实,自然界里苦味物品并不少见,大家通常却并不愿意服用苦味,但正如我们都熟悉的俗话所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具有苦的味道,同时还让大家喜欢,经常饮用的,恐怕也只有茶叶、咖啡、Coco这些被人类认识较晚,却迅速风靡全世界的植物了。众所周知,汉民族普遍大量使用茶叶是唐代陆羽《茶经》出版通行之后的事情。荣西和尚有幸在茶文化发达的时代来到中国学习,才能在《吃茶养生记》里写出如此的表达。至于是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吃茶民族寿命较久?那恐怕要等到有相关研究具体地证明出两者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后才好下结论。

「可知心脏有病时,人皮肉之色恶,运命依此减也。」这句话非常短,但却至关重要,透露出中医理论对心脏完整的认识。中医所说的心脏不是现代源自西方医学语言中的实体器官heart,而是五行属火,具有温煦、灵明等属性的人体功能的体现。具体来说,首先就是「心主神明」,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主宰的功能失常就会像《素问·灵兰密典篇》中说的「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所以荣西和尚才会说心脏有病时,整个命运都变得不好。其次,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这是《素问·六节藏象论》里的话,是《吃茶养生记》讲心脏有病,皮肉颜色都会变得不好的内在依据。

在中医的心脏理论里,还有两条和茶饮治疗关系十分密切。首先,心「在窍为舌」,不光是说心脏受病会出现舌头不好使、言语失态等表现;而且,舌知五味,通过喝茶时「心气通于舌」(《阴阳应象大论》)的机体特征,还能够对心脏疾病有所帮助。另外,心脏外附带有一个心胞,有保护心脏的作用。许多病人在临床上出现神志昏迷、口不能言,或者神昏谵语的症状,中医认为这是邪入心胞。有时候,现代医学或者其他治疗方式将心脏本体治疗到大体正常之后,正是由于病邪存于心胞,才使得一些后遗症状难以去除。这时中医茶饮慢慢用来,可以发挥很好的辅助效果。以上就是中医茶饮对于心脏功能的一些基本看法。荣西和尚在他的书里还说当时日本人身体普遍不如中国人,就是因为没有苦味的茶饮,而中国人身体好、寿命长,则是因为吃到了茶,所以应该推广茶饮的习俗。①

①原文是「大国独吃茶,故心脏无病,亦长命也。我国多有病瘦人,是不吃茶之所致也。若人心神不快,尔时必可吃茶,调心脏,除愈万病矣。」

在中医看来,心脏功能失衡最常见的情形有两种,分别是心热和心虚。心主神明、主血液,无论心热、心虚哪种情况都会与神志和血液发生关系。热症往往嬉笑不休、言语如狂,因为心烦而影响到睡眠;虚症则心悸怔重、忧愁健忘,常见睡不踏实,经常多梦或容易惊醒。

与此同时,中医讲究脏腑表里的对应关系,五脏之一的心和六腑之一的小肠相表里。身体里那些不能够被吸收的液体,经过小肠的功能分出清浊,相对清的成为尿液,其余进入大便中。小肠失衡,水液不能外泄,小便情况异常是最常见的。虚症发生,小便会又细又弱,好像老也解不乾净的样子。而热症发生时,小便就会变得又红又涩,甚至一边小便一边产生热痛的感觉。

讲茶饮治疗和五脏六腑的关系,因为每一脏腑的特征不同,著重点也不一样。喝茶和小便关系密切,所以在谈心脏的时候就会照顾到和心脏相表里的小肠多谈一点。通过喝茶,使得小便更加顺畅,或者伴随小便排出,身体更加舒适,这是茶饮得当的标志。如果喝了茶变得小便非常多,要常常去上厕所,那需要考虑自己的茶或者其他的饮食习惯是不是要调整了。怎么调整呢?下面来谈一谈调整的口诀。

调理心脏饮茶口诀

在上一期介绍消化系统脾胃功能的文章中,我们提到,中医学以五脏配五行,针对每一脏象都有几句简短的调理口诀。这里来看针对心脏的几句话。五行之中,火主增长,与心相配。调理心脏的口诀是: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口诀首先介绍说,心脏喜欢柔和舒软的状态。这好懂,但接下来就有一个问题。心属火,而五味中的苦味也属火,所以理论上讲,似乎苦味饮食可以补心。那么,《黄帝内经》的心脏口诀,为什么却说「急食咸以软之」呢?这是因为,心肾相交,咸味入肾,服用咸味助肾,可以使得常常过分上扬的心火归于肾源,确实功效很好①。那么,荣西和尚说的茶味苦入心,是不是理解有误呢?倒也不是。事实上,茶养心、清心的功效确实独到,真的「可以清心也」。而且,在中国古代确有大量治疗心脏病症的药物也是苦味的。不过这里主要介绍茶疗,就不一一列举了。

除了这句最扼要的养心原则之外,《黄帝内经》还介绍了几句口诀来对应心脏失衡的不同情形和对治方法。第一句: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淫」也称为「邪」、「过度」、「不正」,火淫就是火太过盛强,成了邪。心脏的特点之一是,心火特别容易过分上扬。这时要用酸味、冷性的饮食,配合上带苦味、甘味的来调理,再用酸味饮食平复之前过度的火气所残余下来的遗患。这主要是说火气从外而入,或者入内不久的情况。如果火热之邪已经和内在机体混成一体,「如油入面,难以割分」,在体内猖獗泛滥,那么: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这是热气发作为火气,扰动为患的情形。如果火热之邪虽然也已经进到机体,混成一体,可是在种种条件下,热气并没有发作为火,只是郁在体内,表现的不是火相而是热相。

这里还有一条口诀: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两条口诀看起来差不多。区别在于,如果热已经发作为火,就不能够用太过寒性之品直接镇压,而是使用程度上比寒轻一些的冷意,微微调之。甘缓之品有可能会反而助化火邪,使其越演越烈,更不能用。至於单纯的热郁在内,没有强烈发作起来时,则可以适量甘味化之,将热气纳入身体运营的正轨。

①其实,总体看过「五脏口诀」会发现,只有位居中央的脾土的「宜服之味」是直接和甘相对应。其余几脏,东方肝木的「宜服之味」是西方金性所属的辛味,西方肺金的「宜服之味」才是东方木性所属的酸味等等,可谓东西相衡,水火相交。这是中医理论的特色之一,笔者将另辟章节论述

味道与茶性

对于经常饮茶的每位读者,上面说的各种味道,在茶里都不陌生。常言道「不苦不涩不是茶」,在茶之中,苦最常见。例如普洱茶里的老曼娥,专门有苦茶的称呼。甘味是不需加糖,而有一种比加了糖还要清透的甘甜感觉,大部分茶,淡淡饮之,都会有甘甜气息。一席茶饮泡到尾水,经常能听到有人说像喝了甜水一样。酸味,许多乌龙茶在一定的环境下,放久了都会有明显的酸味,不让人反感,而是引人愉悦。北方朋友,遇到咸味的茶可能相对较少,但如果有在南方气候炎热海滨地区喝陈年茶的体验,就不难发现,确实有一些六堡茶和普洱茶,在东南沿海地区自然存放久了,会产生出微咸的味道,当地人戏称说是「海风吹进茶里」去了,不少人听了,会心一笑。

说到寒性凉性热性的茶性问题,口诀里的咸寒、咸凉,并不是要把茶汤放冷了再喝或者冷水泡茶,而是若干茶品自然就有口感上的凉意,尤其在白茶中,更容易出现。曾经长期担任中国茶叶博物馆馆长的王建荣老师为了方便他的茶友会成员了解这方面内容,专门将若干种有清凉口感的茶品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组合,名字就叫做「冽」。喝过的人形容这种感受说,「类似在大夏天刨开大西瓜之后扑面而来的那股气息,也类似走进大山深处喝到山泉水的那一股清冽。」

这里不妨适当多说两句。有些人担心茶性的寒凉,畏如猛虎豺狼。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毕竟现在许多人喝茶不是偶尔为之,而是日日常饮。如果身体本身平和,太过寒凉的茶品,长期大量地喝下去,确实会带来一定的伤害,不可取。但问题是,我们许多人的体内,本身就积累下来有各种需要排出的,并不是那么健康的代谢产物。要想把这些都排出来,往往还真需要带有一定偏性的饮品才行。

总之,平日里以甘和的茶来养人体之正,以淡味浓郁①的茶疏通身体,明显不适时则以具有偏性的茶清除积邪,这是茶饮健康的大致原则。至于具体的判断方法和选择方法,在笔者即将出版的《中医茶疗》一书中,会有专门的篇章介绍。

①中医药的传统认为,除了常见的五味之外,还有一种淡味存在,没有显著的味道,可是却具备渗湿、利窍等其他诸味所难以达到的功效。实际上是诸味平衡或平和了。在常用的药物中,滑石、通草、猪苓、茯苓等都属于淡味药品。淡味药品,可以煎煮到非常浓郁,也还是淡味,只不过是「淡味极浓」罢了。一些老茶,被形容为「无味之味」,就包含有诸味平衡和的淡味因素。

回顾几条口诀,不难看出,心脏失衡,特别是时间已经比较久了的情况下,最主要可以采用偏酸味的茶来喝。前面提到,存放了一段时间的乌龙茶和在乾燥环境下存放的一些普洱茶,会是很好的选择。可是陈茶不易得,上期内容里,我们说过一个相对简便易行的替代方法:找两种或者更多存放十年左右或者更久的茶,按照乾茶总量和水量为1:20的比例,控制好加热炉盘,长时间煎煮,最后得到颜色很深,味道酸而不涩,饮之舒适的浓郁汤汁,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达到类似「久存酸甘」效果。茶品选择上要芽、叶稍多,兼带茶梗,叶底保有一定弹性而非乾硬。其中要有四分之一左右是经过足火烘焙的茶叶,其余可以用轻火功或没有烘焙过的。具体如:足火炭焙铁观音四克(年久更佳),传统工艺六堡茶七克,六安篮茶五克,在广东或港台等地自然存放十年以上的普洱青饼十克。将除了铁观音外的其他乾茶分别泡饮后,把茶底放到一个砂壶或是其他的耐煮容器里,加四克的足火炭焙铁观音乾茶,用500毫升左右的水,小火慢炖。通过电陶炉一类的供热源,持续加热12-36小时乃至更久的时间,可以达到符合颜色、味道要求的汤汁。这是用微火多个小时供热模拟自然界几十年日月的陈年,再高级的保温壶,只要不能持续供给热源,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关于睡眠问题

喝茶导致失眠的说法流传甚广,这也成了很多人对喝茶心存畏惧的原因之一。确实,历史上关于喝茶清醒神志的记录非常多。最早期人们选择茶,特别是僧人们选择茶,也是出于清醒神志的功能。但其实茶是既能令人清醒,又能使人安神的植物。善于喝茶,习惯喝茶,不仅不会导致失眠,还有助于睡眠。在笔者多年的茶饮调理实践中,有非常多早期因失眠畏茶的患者,通过喝茶,睡眠得到了巨大改善,成了爱茶之人。浙江大学王岳飞教授等人的研究表明,茶叶中使人兴奋失眠的物质会在泡水的最初1分钟左右几乎释放殆尽,之后释放出来的物质都是帮助人安神的。各地喝茶都有洗茶、润茶的习惯,其最合理之处就在于,这样做可以在热水注入乾茶的开始阶段,把茶叶里对身体造成较大刺激的物质释放掉。这样便更有利于睡眠品质提升。在中医理论中,睡眠和心脏关系最为密切,所以将此内容放在这里,一并介绍给大家。

茶疗处方

明晓医理,才能找到适合的治疗方法,不能简单地说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喝特茶,治专病」。但为了更好地说明茶饮治疗的具体情形,帮助大家理解茶饮治疗的实践方法,下面还是列出两个古籍有据,现代医学临床上有报导,笔者多年来也反复使用有效的茶疗处方供大家参考。

处方1 乾姜茶出自《圣济总录》

六安篮茶5克炮姜粉1.5克

混合后,用500ml水煮开口服

功效:消腻化浊,治各种心烦懊恼,对体型肥硕者、饮食油腻者效果更好。

处方2 醋调末茶散出自《本草纲目》

茶叶3克、米醋少许

将茶叶磨细粉用米醋调服,每日一至两次。

功效:主治心口痛,特别是火郁所致的情形,效果显著。

如果是年久心痛,可选用芽茶碾碎在300ml水中加米醋煎汤,不宜久煎,稍沸即可。米醋用量以口感适应为度。实际使用中,选取建瓯北苑荒野梅占品种的茶叶效果较好。

小结

茶饮对心脏功能的作用十分显著,在日常生活中选择适当的茶饮调理,对心脏失衡具有标本兼善的功效。可以简单总结为四句话:

心为一身之大主,

茶味能入最为宜。

鲜新灵动令神醒,

陈品微酸养复收。

来源:紫荆养生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罗懿 校对:马又清 监制:黎知明
五一假期开启返程模式 全国铁路、公路进入返程高峰
投资界春晚来袭!2025巴菲特股东大会五大焦点全梳理
陈茂波:致力打造新海滨 推动无处不旅游
外籍游客、外语导游、外国博主……多视角讲述“China travel”独特记忆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