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富健
香港及澳门两地注册中医师,临床医学博士
夏季,万物繁茂,阳气极盛,是一年中最富活力的季节。然而,高温潮湿的气候,也容易引发中暑、心血管负担加重、消化不良等健康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周易》对四时变化有深刻的理解,与中医养生理论密切相关。本文将探讨《周易》中的夏季养生智慧,特别是离卦与火行特性对人体的影响,并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与香港、澳门地区的夏季传统养生法,提供全面的夏季健康指引。
《周易》与夏季养生:离火与人体阴阳平衡
《周易》认为天地间的变化遵循阴阳消长、五行生克的法则。夏季属火,对应《周易》中的离卦,象征阳气极盛、光明四射。离卦的特性可归纳如下:
1.火性炎上:火具有升腾的特性,夏季人体的阳气亦随气温上升而外发,汗液排出增加,气血运行旺盛。若调养不当,易导致心火过旺、津液耗损,引发心烦、失眠、口乾舌燥等症状。
2.火旺易耗阴:离火虽有生长之象,但过盛则易灼伤津液。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夏季若心火亢盛,会影响血液循环与神志安定。因此,养生应著重养心安神,以避免心神浮躁、睡眠品质下降。
3.火与土的相互影响:夏季属火,而脾胃属土,火过旺则易克土,导致脾胃运化失常,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因此,饮食应清淡适量,避免过食油腻或过寒生冷的食物。
夏季的节令与对应养生重点
中国传统历法将夏季细分为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每个时期的气候变化不同,相应的养生重点亦有所区别。
1.立夏(5月初)——阳气初升,应适度补充水分,保持心情舒畅,以助阳气生发。
2.小满(5月中下旬)——湿热逐渐加重,需加强健脾祛湿,如食用薏苡仁、冬瓜等。
3.芒种(6月上旬)——气温升高,应减少辛辣油腻食物,多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4.夏至(6月下旬)——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宜早睡早起,适当午休以养心安神。
5.小暑(7月上旬)——暑气渐盛,易中暑,需多补充水分并适量食用酸味生津食物,如乌梅汤。
6.大暑(7月下旬)——酷热难耐,应避免烈日暴晒,并注意补充电解质,防止中暑。
最新医学研究对中医养生的验证
近年来,随著中医学的国际化发展,许多针对传统养生法的研究已获得国际医学界的关注与验证。
1.针灸与夏季保健
根据《英国医学杂志》(BMJ)2022年的研究,针灸在调节自律神经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具有明确疗效。夏季高温容易加重心血管负担,而针刺内关穴、神门穴可帮助稳定心率、缓解焦虑与失眠,对于夏季易心烦气躁的人群尤其适用。
此外,2023年发表于《美国内科学年鉴》的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对于慢性疲劳与胃肠功能调节有显著效果,这与传统中医认为「健脾化湿」可缓解夏季湿气困脾的理论相符合。
2.中药调理与现代科学的支持
•绿豆的清热解毒作用:2021年《食品与功能杂志》(Food
& Function)的一项研究表明,绿豆提取物能显著降低体内氧化压力与炎症水平,有助于预防夏季中暑与炎症相关疾病。
•苦瓜降血糖的研究:2020年发表于《国际分子科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的研究证实,苦瓜皂苷能够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于夏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一定帮助。
香港与澳门的夏季养生习惯
香港与澳门同属亚热带地区,夏季气候炎热潮湿,当地居民在传统养生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饮食与生活习惯。
1.香港的夏季养生方式
•青草茶:由仙草、薄荷、菊花等草本植物煮制而成,有助于清热解暑、舒缓焦虑。
•苦瓜料理:香港夏季常见的菜肴,苦瓜能清热降火、促进食欲。
•山药莲子粥:香港传统中医推荐的养生食品,能健脾益胃、安神助眠。
2.澳门的夏季养生特色
•凉茶文化:如「廿四味」凉茶,含有金银花、夏枯草等成分,可清热解毒。
•绿豆沙:绿豆富含多酚类抗氧化物质,可降低炎症反应与中暑风险。
•荷叶冬瓜汤:用荷叶与冬瓜炖煮,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暑的效果。
结语
夏季养生既要顺应自然,亦要兼顾个体体质与地域气候特点。《周易》中的离卦与中医的「心主夏」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养生指导,而现代医学研究也逐步验证了传统养生法的科学性。透过适当调整饮食、合理作息、结合针灸与中药调理,便能在炎炎夏日中保持身心平衡,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