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专稿】“湾区标准” 力促粤港澳三地“软联通”-紫荆网

【紫荆专稿】“湾区标准” 力促粤港澳三地“软联通”

日期:2025-10-31 来源:紫荆 浏览量: 字号: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本刊记者 冯琳

打造粤港澳三地通行的“湾区标准”,是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手段。近年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与粤港澳三地紧密协作,大力发展“湾区标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助力国际一流湾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湾区标准”总数已达到235项​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科技创新要素最集聚的地区,但“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特点,使三地要素流动存在阻力。标准作为中性技术工具,是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率先突破的重要载体。​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14处提及“标准”,在贸易投资规则、智慧城市合作、先进制造业发展、营商环境营造等方面,对大湾区标准化工作提出新需求。推动三地重点领域标准互认,以先进标准支撑大湾区建设,对促进“联通贯通融通”、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助推国家标准化体制改革意义重大。​

在此背景下,2020年9月,市场监管总局与广东省政府签署协议,提出打造三地通行的“湾区标准”。其后,粤港澳三地相关部门签署合作备忘录,明确三方牵头职责,发布标准发展指南,并建立定期会晤机制,先后三次商讨相关事宜。​

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司长肖寒表示,“湾区标准”全称粤港澳大湾区共通执行标准,是经三地利益相关方协商确认、在大湾区共同实施的技术标准,以清单形式公布,分“制定形成”与“采信形成”两种方式。截至2025年5月,“湾区标准”总数达235项,覆盖交通、医疗、食品、养老、托育、气象、餐饮、文化等领域。​

五年来,“湾区标准”已成大湾区建设亮丽名片,成为三地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共需共享的载体。235项标准共有3,563家(次)单位参与研制,其中内地2,752家(次)、香港499家(次)、澳门312家(次),涵盖科研机构、高校、行业协会及企事业单位;声明使用的单位达6,827家(次),内地5,710家(次)、香港682家(次)、澳门435家(次);落地场景持续拓展,被广泛用作技术规范、服务指南与培训指引。​

“湾区标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图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图:新华社)

“湾区标准”广泛应用多维惠民​

标准需在具体场景发挥作用,才能让三地居民感受便利。235项“湾区标准”有效推动大湾区在基础设施、民生、人文等领域互联互通。​

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港珠澳大桥的创新实践,被转化为《桥岛隧智能运维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系列“湾区标准”,提升大桥运行管理效率与灾害防御水平,支撑交通新基建建设与运维。随着“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推进,2项跨域机动车服务相关标准,为部门智能监管数据联动共享提供支撑,助力卡口验放时长缩短至60秒以内。​

推动民生领域深度融合。粤港澳三地合力研制养老、托育领域“湾区标准”,其中6项养老标准总结三地先进经验,2项托育标准落地后,开展17场培训,指导超90家机构优化管理、升级服务,培训从业人员2,550人次,服务家庭5,000多个,服务满意度整体提升。

丰富“人文湾区”文化底蕴。三地文化同源,“湾区标准”助力文化符号记录与传播。以粤菜为例,三地共同研制《粤菜菜品标准编制指南》,推动58项标准纳入清单,佛山建成15家粤菜示范店,潮汕四市及香港打造20家潮菜示范店;多地还以标准为教材开展烹饪培训,推动粤菜技艺在华人文化圈传播。​

为“湾区盛事”保驾护航。2023年首批“湾区标准”《移动电竞赛事用机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被第19届亚运会纳入技术指引文件,用于赛事用机测评,确保217场赛事逾200台设备“零故障”。今年11月粤港澳将举办十五运会及残特奥会,龙舟竞赛“湾区标准”已发布,志愿者服务、醒狮表演相关标准正在研制,将为盛事提供支撑。​

肖寒表示:“我们相信通过‘湾区标准’这座桥梁,粤港澳三地高质量发展将加速推进。‘湾区标准’将更加有力、有效、有感!”

新一批9项“湾区标准”即将实施

记者还获悉,新一批9项“湾区标准”即将实施,涉及产业、营商、文化等方面,分为三类:第一类聚焦大湾区的科创成果和前沿技术,包括《印刷流程控制的色调值(CTV)计算及应用要求》《桥岛隧一体化建(构)筑物防雷技术规范》《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工程规划设计规范》3项标准;第二类聚焦三地政务商务合作,包括《法人和其他组织跨境身份认证技术规范》《珠宝零售企业经营规范》《绿色债券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规范》3项标准;第三类聚焦大湾区特色文化民俗,包括《潮菜鱼丸(汤)》《潮菜姜醋蛋》《进口鱼胶追溯通则》3项标准。

市场监管总局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朱忠良表示,接下来市场监管总局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推动支持“湾区标准”工作。

一是积极支持“湾区标准”在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吸收粤港澳三地更多机构与专家参与“湾区标准”的制定工作。积极鼓励粤港澳三地企业、机构优先采用“湾区标准”。推动三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对“湾区标准”研制、实施过程中的堵点、痛点环节,进行梳理分析、研究解决,为“湾区标准”提供有力的政策环境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更好发挥“湾区标准”助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是持续推动“湾区标准”提质、扩容、增效。围绕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总体战略部署及重点发展方向,进一步扩大“湾区标准”覆盖面,在现有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新能源、生物医药、智慧城市、银发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拓展及应用。继续推动金融、医疗、教育、交通、气象、职业资格、文化等标准互通共融,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要素便利、高效跨境流动。

三是助力提升“湾区标准”国际化水平。研究建立工作机制,推动三地制定的高水平“湾区标准”转化成国际标准,提升“湾区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支持三地标准化专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将更多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确认为“湾区标准”,提升“湾区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水平。结合三地承接的“一带一路”工程项目,加强标准“软联通”,服务支撑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湾区标准”促进粤港澳三地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图为港珠澳大桥桥头(图:新华社)

香港鼓励业界参与研制“湾区标准”

每一项“湾区标准”都是由粤港澳三地共同研制,香港特区政府工业贸易署署理副署长邱诗颖表示,香港特区政府一直鼓励香港业界参与研制“湾区标准”。在香港方面,已有多个行业组织、企业、大学、院校、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参与研制“湾区标准”。按每项“湾区标准”参与起草情况统计,在已公布的235项“湾区标准”中,约有500家香港起草单位。

个别香港团体和企业也担当牵头推动研制“湾区标准”。例如,香港印刷业商会在香港特区政府文创产业发展处的资助下,正透过印刷科技研究中心推广全新概念的CTV(Colour Tone Value,色调值)包装印刷色彩控制方法。“这个技术容易掌握,使用简便,可确保包装上的颜色在整个印刷过程中保持准确、一致性和稳定性,同时让印刷品的色彩对比度更为明显。”邱诗颖称,《印刷流程控制的色调值(CTV)计算及应用要求》预计会获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纳入“湾区标准”清单,希望有助业界进行质量管理,提高印刷质素,推动大湾区,以至全国印刷业的发展。

此外,在特区政府重点推动的银发经济方面,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与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正合作推动制定照护食“湾区标准”。若这项标准成功制定及推广,将有助业界推出更多适合长者的食品,一方面提升长者的生活质素,另一方面亦推动食品制造业及跨境养老的发展。

业界以外,特区政府相关部门亦积极推动研制和应用“湾区标准”。例如,发展局与广东省及澳门相关单位合作,就建造技术工人及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湾区标准”及推行“一试多证”安排。今年3月已公布首批两个工人工种的标准(即油漆工及砌砖工)。三地会继续为其他工种推行上述工作,相关技术工人在粤港澳其中一个地方通过考试,均可同时获发三地的职业技能证书。这项工作能提升整个大湾区建造业的培训质素,并有助培养人才。有关方面会推动将相关标准纳入研究中心的“湾区标准”清单内,以便业界参考。

邱诗颖表示,特区政府会继续与广东省和澳门特区政府合作,共同推动“湾区标准”的进一步发展,发挥香港在不同领域的优势,贡献国家和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发布于《紫荆》杂志2025年11月号)

来源:紫荆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手机

编辑:刘可熠 校对:郭孟琦 监制:张晶晶
【紫荆专访】以香港创意架文化交流之桥 ——专访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
快讯|习近平会见日本首相高市早苗
董军与美国国防部长会谈
“粤车南下” 分阶段实施 12.23起广东车可自驾入香港市区
紫荆杂志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